作者:安迪说房市 来源:安迪说房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究竟是谁伤害了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究竟是谁伤害了谁(到底是谁会毁掉谁)

究竟是谁伤害了谁

作者:安迪说房市 来源:安迪说房市

社会上总有很奇特的现象,总有一种话语动不动就说中国人被这个毁了,被那个毁了。从老年人到中年人,从年轻人到青少年,从小学生到婴幼儿,似乎没有一个群体能独善其身。始终都能找到不同的点和面,来支撑他们的言论,不管是时代的进步或技术的更新,还是暂时的争议和难以预料的后续,到了他们那边一律都会被简称:将要被毁掉的一代。

把手机的玩耍比喻成抽大烟的颓废,还总是找到不同年代的照片放在一起做对照,视觉上的冲突还真能引起很多的共鸣和附和。

但现实真的会是如此吗?不否认科技进步带来的一些缺失或部分伤害,造成的忽视和无奈。

但手机的出现让大家的沟通更便捷,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让之前只是通话的基础功能无限延伸,在支付运用方面做了更多的填补,让无现金化的设想几乎成为了现实,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即使是年龄大一些的群体,出门在外只要有运用场景,能做到不带一分钱就能出去购物逛街,就能乘坐公交地铁出租,就能满足随意下单。

微信的强大不仅仅是普通文字的聊天,语音的对话,以及随时随刻的语音或视频对接,让原本相隔千山万水天南地北不同国家的人能链接在一起,能做及时的沟通畅谈,还以组建群体的聊天,不管是私人相聚还是公司会议,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且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支出,充足的包月流量和免费的无线网络,都足够让大家荡漾在其中,无忧无虑。

非要说手机毁掉了年轻人,说他们沉迷于微信聊天,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讲他们即使是在一起聚会也是手机紧握,时刻不离。其实很多时候有些较为尴尬的相聚,尤其是并不太熟悉的状态下,玩手机还比找蹩脚的话题要好得多,更纯粹更实在。

说到影响了家人的部分生活,倒能说得过去。最关键的是孩子的陪伴,这方面确实有很多人会因为手机着迷的原因,变得容易着急冲动,没有那么平和地和孩子玩耍,不能静下心来谈话。回到家紧握手机,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值得去商讨和改善,需要如何去做到平衡,把握好工作之外的手机时间,但依旧还不至于毁掉谁。

说到手机的另外重大问题,智能手机升级改造后游戏的诞生和流行,从之前的不能玩到后来的卡卡顿顿,再到现在的尽情畅游,技术的提升和硬件的改善,让以前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在的小问题。

游戏确实有让人沉迷的能力,从情景设计到人物构造,从开拓疆土到保家卫国,从市井小民到各路英豪,从打家劫舍到后宫三千,从团队争夺到英雄主义,各种各样的游戏,总有一款适合你,总有让你欲罢不能的功力。

在游戏中呼风唤雨,在里面拉帮结派做大哥,浑身一流装备出场就有欢呼,男女老少都是赞不绝口,不少小妹求带求帮,努力打造的高端让很多人在游戏中做足了大人物,也正是如此他们不惜重金砸在游戏里,找到了切切实实生活里无法找到的意义。

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这些钱是他们自己的积蓄,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他们找到了其中的乐趣,他们一定不觉得自己被毁了,他们一定是认为自己被美化了,经过游戏的方式,让自己找到了更好的宣泄口。

小年轻们在游戏中花费的时间足够长,花掉的费用也够多,但他们在这里面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能有些把控能力不好的孩子有些本末倒置,忘记了学习错过了工作,甚至还有猝死的新闻出现,但这种比例在我们的身边高吗?

别总是拿一点极端比较现实,玩一点游戏总比让那些浑身散法荷尔蒙的年轻人冲上街头,无所事事打架闹事要强。

别总说什么读书比什么都好的大道理,在你我也是年轻人的时候,扪心自问在想玩和想读书之间的较量,一般是哪一股力量占据了上风?主动读书,玩命读书,以读书为己任,为爱好,把读书当成唯一消遣的孩子总是极少、极少的极少数。

从手机这块延伸出来的毁掉目前是数不胜数,最近比较流行的话题文章是快手和抖音再次毁掉了大家的生活,让年轻人沉迷于小视频,刷着一个个小型的影像剧,看得不由自主地发笑,被他人不能理解的大笑不止,被他们看成是莫名其妙的傻笑。

让很多年轻人想着网红的魅力,让大家在小视频平台上展现魅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不管是唱歌还是舞蹈,说笑还是生活小知识,是少女斗美还是清凉一夏,是挑逗举动或是色色的擦边球,希望观看的人刷些礼物,增加人气,造就在某个时期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于是总有所谓的深度分析,喜闻乐见地说这些小视频平台侵蚀了大家的头脑,让年轻人想着一夜暴富做网红,让观看的人时时刻刻在参与,忽视了生活的本质,更多地沉浸在网络,在及时聊天通信后的手机游戏,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毁掉方式。

似乎这些人群就像失去了生活重心一样,把闲暇或不空的时间都让给了这些游戏和消遣,感觉他们真的变得不思进取,只会快速消费。殊不知他们在这些玩乐上找到了愉悦,换了一种方式把可能不好的情绪发泄,用这种简单并不影响他人的路线解决很多问题。

谁也没有毁掉谁,如果非要把极少数沉迷上瘾的人作为评判标准,那太过于武断和绝对,也不是真正的现实。

就像我们还会经常说到的大城市房价毁掉了正在努力的年轻人一样,在我们选择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这里面想要的是更好的明天和可能,是想要体现更好价值的平台,是为了寻找更多机会的发展,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环境,是想争夺稀缺资源路上的拼搏。

买不起好的房子买一般的,买不起市区的买郊区的,买不起大的买小的,买不到新的买旧的,总有不同的方案等我们的选择。

他们并没有毁掉我们,如果非要说有这种被毁掉的可能性,那么最多的表现形式,最好的路径是:我们沉浸于某项本应前浅尝辄止的游戏,是我们本应该早该放弃的固执,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正确观,是我们总在寻找借口,是我们不愿持续努力向上,是我们怨天尤人甘于堕落,是我们日渐消沉的坏心态。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无障碍地毁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