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时候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两个都叫传胪。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就是二甲的第一名,也称“传胪”(起初,第五名也...
状元后面是榜眼,榜眼是第二名。榜眼能当什么官呢?榜眼能当翰林院编修。以清朝情况而论,会试过关成为贡士,然后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
状元是古时候考取官员的一种称呼,郎是指男性,过去只允许男性考官,考上了称为状元郎。 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另外还有比喻在...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
福州府,八闽首府,历代进士人数共计4103人,其中状元26人,高居全国首位。福州府曾出现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状元等全国罕见的科举,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
《小破孩大状元》主要讲述了一个穷酸秀才小破孩进京赶考,路遇彪悍大侠展丫、江湖骗子、冷酷杀手等人,引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小破孩和大侠展丫一路上与各类人物斗智斗...
唐朝最多。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
行行出状元的上一句是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属于谚语。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状元: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行行出状元出...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三百六十行,是指各行各业,种类繁多。行行出状元,是指无论哪行,都会有优秀的人才。三百六十行的...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意思是不论什么事,都有人出类拔萃。也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俗话...
曲状元是指: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曾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状元签以大小长短竹签为不同等次的筹码。这是科举时期以科举学衔为追求意趣的一种玩乐游戏。直至建国前在农村还偶有所见,现在基本消失。耍状元签:最大最长的一支写上“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下句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尽管“三百六十行”这个词几乎每个人都能脱口说出,可是如果让谁一一历数3...
状元榜眼探花后面第四到第十名是“进士出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科举分三甲,一甲共有三人,分别是状元...
状元及第是传统寓意纹样。明清时期,“状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纹饰主要以三个孩童组成,中间大孩高举冠盔,表示得中状元,旁二孩手持如意、喜报以示庆贺。“状...
状元一般任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等官职。部分状元老其一生才登上高位。比如唐代事迹可考的状元有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
【解释】 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出处】 明·冯惟敏《玉抱肚·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用法】 主谓...
状元专指殿试第一名、榜眼专指第二名、探花专指第三名。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
高考双科状元是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都是同一个人获得;高考状元一般指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
《小破孩大状元》播出时间:2021-01-01院线首次播出。该影片由拾荒导演,小破孩,小丫,坏坏等主演。《小破孩大状元》主要讲述了一个穷酸秀才小破孩进京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