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贵州省安顺市的晒甲山半山坡上,分布着20多个大者齐人,小者如斗,似篆非篆,非镌非刻的怪异文字,这些字错落参差,排列整齐。但因其内容至今无人能解,所以被人称为“红崖天书”。数百年来,在历代学者对“红崖天书”不断探索下,扑朔迷离的古怪符号,却在世人的眼中越加神秘……

郭沫若挖掘的文物 郭沫若也无能为力的(1)

最早关于“红崖天书”的文字记载,是明弘治十三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的一段文字:“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时代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

郭沫若挖掘的文物 郭沫若也无能为力的(2)

然而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这是武侯留下的镇山符,有人认为这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还有人说这是“夜郎挂经”,可以预测祸福,甚至还有人提出,这是外星人留下的某种宇宙信号,总之众说纷纭,没有人能够拿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郭沫若挖掘的文物 郭沫若也无能为力的(3)

直到当地旅游部门拿出100万悬赏金,并宣布谁要破译了“红崖天书”,这100万就可以拿走以后。来自上海的一名叫做林国恩的船舶高级工程师经过九年的研究,最后认定“红崖天书”的作者竟然是建文帝朱允炆,“红崖天书”就是他在逊国后写下的讨伐朱棣夺嫡篡位的“伐燕诏檄”,从天书局部到整体,都酷似圣旨,而且看似杂乱无章的天书,身世有可能是一副围捕燕王的天罗地网图。

郭沫若挖掘的文物 郭沫若也无能为力的(4)

当时由于朱棣严加搜捕朱允炆,所以朱允炆不得不 隐秘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没有雕刻条件的情况下,只能将图文直接制作在没有打磨的崖壁上。根据林国恩的论证,最后得出天书图文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 文)(御制)。

郭沫若挖掘的文物 郭沫若也无能为力的(5)

事情到这里,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小编相信,还会有更多关于红崖天书的研究出现,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各位亲爱的读者,你又是怎么看待这部神奇的“红崖天书”的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