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1)

户外风雨大作,台风“梅花”宣泄着大自然的威能。台上壮怀激烈,红色“电波”穿透重重幕,将上海从黑夜中唤起。

今晚,上海出品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重启驻场演出,动人的《渔光曲》再回美琪大戏院的舞台。此次,《电波》参加“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33部参展作品陆续登台,让申城艺术圈高潮迭起。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2)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上海各类演出项目有序推进。在出品方和主办方的沟通努力下,《电波》新一轮驻演“应约而来”,每一位在台前幕后辛勤付出的演职人员重获展现自我的舞台。虽然《电波》姗姗来迟,但人们对演出的殷切期待从未停息。今晚,不少热情观众冒着风雨,奔赴这一场与“电波”的约会。“现场很震撼,演员的表演富有感染力,非常敬佩剧中人物的信念和精神。”00后观众丁小姐说。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3)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4)

突破极限,400场之后再造“里程碑”

2020年的春晚舞台上,伴随着经典的《渔光曲》,一个个身着旗袍的女子缓缓走出,踩着小板凳、挥着竹蒲扇,在弄堂里起舞。这段优美动人的舞蹈刚一播出,就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一春晚“名场面”就出自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迄今为止,该舞剧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超过400场,但热度始终不减,“红色电波”越演越闪耀。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5)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李白烈士为原型进行创作,以无声的肢体张力烘托出谍战的紧张悬念,对于近几年同类题材的改编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让观众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等领衔的上海歌舞团演职员队伍,将故事主人公的信仰和奉献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6)

今年1月,《永不消逝的电波》首轮驻场演出在美琪大戏院圆满收官。400场演出见证了所有演员的蜕变和成长,在一次次尝试突破极限的过程中为《电波》创造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美琪再度开启驻场演出的新序章,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为观众带来常看常新的体验。穿梭在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和旗袍裁缝店等场景中,这股“电波”将化作涓涓暖流,为70多年后享受着幸福生活的观众传递着“永不消逝”的感动。

双向奔赴,台风“梅花”驱不走热情的观众

密布的雨点下,是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电波》开场便用一场雨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那段风声鹤唳的峥嵘岁月。雷声、雨声、嘀嗒声勾勒出看似繁华的十里洋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黎明前最黑暗时光里,一阵阵微弱却又绵绵不绝的嘀嘀声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响起,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红色“电波”,是革命脉搏的有力跳动,它诉说着英雄的故事,续写着人们心底信念的诗篇。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7)

今晚,台风“梅花”夹带着风雨,亦浇不灭观众的热情。舞台是一片艺术净土,又承载着舞者与观众双向奔赴的情感空间。“我向舞台奔去,他们朝着舞台奔来,所以我觉得有人喜欢‘李侠’这个角色,我作为演员十分珍惜。”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感慨,走进剧场的观众,就像是演员的“锦鲤”,“因有你们而感到幸运。每一次谢幕都有在好好告别,是你们的支持和喜爱让大幕拉开后的我又重生了一次。”他在社交媒体上向全国各地的观众深深致谢。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8)

台下观众中有许多年轻人,他们从追剧到“推(荐)”剧,成为《电波》的“自来水”。正如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剧中“兰芬”的扮演者朱洁静所说:“即使我们展现的是过去的人和故事,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用了很多过往的舞剧没有用到的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电波的舞台更加电影化,无论是舞美、灯光还是多媒体,《电波》更多的是用一种与时代同行的手法在创作,让专属于中国的故事在今天活过来。”

谁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穿透重重雨幕(9)

“嘀嘀嘀”“嘀嘀嘀”,急促的声音清晰隐秘,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

一束光影中,电波永不消逝。

作者:宣晶

编辑:王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