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两句意境平平,主要写诗人被贬居岭南的情况,体现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隔绝。表达了诗人自己在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认为是对思乡之情一种别出心裁的表达。以前每当我读到这两句诗,都不禁为诗人的独具匠心而暗自赞叹。

但是深入考究一下,却发现后两句诗另有乾坤。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诗人都经历过贬谪,如王安石、辛弃疾等,那宋之问为什么被贬呢?史书记载:宋之问是因为攀附张易之被贬到岭南

张易之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张易之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姿态优美,音乐技艺多数通晓,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一枚小鲜肉,而且还是被武则天宠幸的小鲜肉。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易之和他兄弟独揽朝政大权,祸害朝廷,残害忠良,鱼肉百姓,后在政变中被诛。如此看来,宋之问和那些因为忧国忧民、诤言直谏而被贬的诗人不一样,他的官品可真不怎么好。但事情还未结束,如果说攀附权贵为人所不齿,那被贬到岭南后,宋之问做的事就是令人瞠目结舌了。

四十岁是留异乡还是回家乡(原来近乡情更怯)(1)

在江汉,宋之问写下流传千古的《渡江汉》

岭南,泛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诗人被贬到泷州,即今广东省罗定县。当时的广东省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岭南也被中原人认为是蛮荒之地。宋之问可能受不了“音书绝”,也可能是受不了周围艰苦的环境,反正他在左思右想下,居然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能想到但又不敢做的决定:

在逃归的路程中,宋之问需要途径汉江,眼看着快要回乡,但是经过这么多的事情,家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受到牵连,而他们又会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这个官品不好现在又变成逃犯的人呢?诗人到底应该以何颜面面对家乡父老呢?这些才是诗人“不敢问来人”最主要的原因吧。

顺便说一下,在此之后宋之问又经历了很多事情,然而在712年被唐玄宗赐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