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推出来了一个功能,朋友圈修改可见范围(即公开、私密、部分可见、不给谁看:选择标签,选择朋友),这就意味着,我们再也不需要担心新添加的同事看到什么不该看到的内容了!而且据说往标签里加减人数,朋友圈会自动调整标签里的人数。之前的朋友圈虽然可以设置“可见范围”,但是只能针对发朋友圈那一刻的状态,不过据说该功能现在只是内测版本,所以可能部分小伙伴还没有办法更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社交软件成为了维系我们亲情、友情、爱情的纽带,可能我们很久不见面,但你的朋友圈下一定会出现我的点赞,“了解,已阅,有关心”。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存在着我们很喜欢的人,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乐忠于和他们互动;但也会存在着一些讨厌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添加的人,他们自以为和你很熟悉,在你的朋友圈下方评论着没有边界感的评论。

人们的生活是需要边界感的,朋友圈的分组可以说就是一个我们明确设置的自我边界

自我边界的功能

01

保护功能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1)

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冈·索夫斯基(Wolfgang Sofsky)在《隐私的防护》(Verteidigung des Privaten)一书中写道:“除了轮子、犁和笔以外,墙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墙制造了距离,并且保护人们不受侵犯。”(Sofsky,2007)在听到“边界”一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护。但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边界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功能。还是先来谈一谈边界的保护功能吧。自我心理边界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哪些伤害呢?回想一下内心世界的精神要素,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免受陌生的表象、个人经验、感受、信念、任务和责任的影响。其中,首先要避免受到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就是那些令人感到内疚、沮丧、筋疲力尽的毁灭性的感受、表象和经验。

02

过滤功能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2)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3)

边界负责将表象、经验和感受区分为令人沮丧的和鼓舞人心的、令人筋疲力尽的和给人带来力量的、阻碍性的和支持性的。我们曾将内心世界比作花园,而花园的大门就是一个过滤器,可以将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闯入者挡在外边。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激活这个过滤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自己控制花园大门的开和关,那么自我边界就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内部安全感,让我们得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感觉良好。每个人都对内部安全感有着深深的渴望。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曾在母亲的子宫里待了很长时间,身体就是在那时体会到了内部安全感。

很多人不知道,自我边界的过滤功能其实涉及两个方向。自我边界不仅负责调节从外部到内部的信息传递,也负责调节由内到外的信息传递。令人感到沮丧的阻碍性的感受和表象应该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不能将它们不计后果地暴露出去,更不能让它们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而那些给人以力量的、支持性的、可爱的、温暖的、热情的、有趣的、动人的、滋养心灵的感受、表象和经验,当然可以继续传递出去。关于自我边界从内向外的过滤功能,之后会有一个专门的练习来阐释。

03

分辨自身与他者的功能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4)

自我边界能够让我们区分哪些感受是自己的,哪些是他人的。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哪些感受来自外部,哪些感受本就属于现在的自己呢?这就像是花园里的一株植物,我们可以知道关于它的很多事:它是由我们亲手种下的吗?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种的?它是被其他人带到花园里来的吗?是有人特地把它送给我们,还是无意之中把它种在了我们的花园里?我们稍后将会看到,这种分辨能力在共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我边界是发生交换的地方。在这里,自我的感受离开了内部空间,他人的感受则进入到这个内部空间。当一种感受进入内部空间时,内部的心理系统就会增加一些东西,整个系统也会因此进入运动状态,直到创造出一种新的平衡。因为我们同外部世界及身边人的交流是持续不断的,所以必须想办法不断平衡内心世界中的精神元素。这种自我调节能够使我们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因此可以说,自我边界直接参与了自我调节的过程。

04

凝聚功能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5)

自我边界也可以将内心世界的所有精神元素凝聚在一起,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容纳”(containment)。包含各种感受、经验、表象和信念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自我”。如果没有对内部空间的清晰界定,自我意识就无法产生。只有清楚地知道,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哪些东西不属于,才能对自己有“自我”认知。很多人会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强化自我边界的方式增强自我意识。

之前的花园比喻仍然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自我”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花园里有一棵已经矗立了20年的桃树,饱经风霜,生命力依然顽强。尽管这棵树多年来一直在生长,而且每个季节看起来都不一样,但它始终都是桃树。表象、感受和个人经验在空间上的排列也能够让我们了解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历程。

05

内心世界的大小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6)

自我边界决定了内心世界的大小。研究者对数百个自我边界三维可视化案例的研究表明,内心世界的大小在人们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了,并且人与人之间相差不大(Blaser,2014c)。如果在孕期存在一些阻碍内心世界健康成长的情况,孩子出生时的内心世界可能会较小。在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大小也会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人在抑郁消沉时,内心世界会变小。抑郁、消沉的人只愿意蜷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多亏有了想象力的力量,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小恢复如初。

最后,我想再次提醒你注意,人类拥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器官。这种感官让我们可以感知到身边其他人的自我边界。我们能够感觉到,对方是敞开心扉,还是自我封闭;也同样能注意到,对方内心花园的篱笆是密不透风,还是留有缝隙,可以让其他东西渗入。

推荐阅读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7)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心理边界,一旦被别人跨越边界,或是我们自己试图突破底线,就会引发痛苦和焦虑的感受。心理边界受到尊重对于幸福感、力量感和身体健康来说都是很关键的。无论是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工作生活中的边界还是自我和外面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的边界,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精心维护。

《建立边界感》以瑞士心理治疗师尼克·布莱泽设计的自我边界意识训练为基础,通过8周的理论指导、日记练习和音频练习,将看不见的心理边界形象化,完成对自我边界的塑造和强化。跟随本书的指导,56天之后,你将构建一座稳固而美丽的内心花园。

朋友圈发完后修改可见范围(我看还有谁不知道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