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它展现了雁门关边塞战场的惨烈场面,想必武侠迷们对雁门关一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天龙八部》中萧峰阻止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侵宋、悲壮自尽的地方,正是雁门关的所在地,那么雁门关对于中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1)

不少小伙伴都知道雁门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甚至被人们美誉为“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可见雁门关的历史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至关重要的雄关要塞,其地理位置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公里的句注山中,句注山也被人们称为陉岭或雁门山、属于恒山山脉,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被横跨东西的恒山山脉隔开,使得雁门关周遭的山势趋缓,也是相对理想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扼守二者之间通道的正是雁门关,雁门关作为我国万里长城上一道异常重要的关隘,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称雁门关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2)

历史上,雁门关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是常年战火纷飞的地方,显然雁门关也为我国人民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其中不少历史故事均被后人广为流传,例如人们熟悉的北宋杨家将抵御契丹的故事、王昭君出塞和亲等故事,除此之外,雁门关还以“险”著称,有着“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一说,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如此看来,雁门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际上,雁门关一称始自唐初,由于北方突厥的崛起,再加上屡屡内犯,导致唐朝不得不驻军于雁门山,并在制高点铁裹门设立关城,派遣戍卒防守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3)

《唐书地理志》中曾这样描述此地: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你知道吗?雁门关长城是明万历33年,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长城、东至新广武古城,高约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约为5033米,每120米处建设1座敌楼,现存完整的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和天山等建筑,此外该地区还设立了烽火台和壕堑,显然雁门关长城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身为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有东、西两门,分为古雁门关和明雁门关,古雁门关即铁裹门,位于西陉关旧址,古雁门关中著迷的景区为关城和古官道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4)

除此之外,还有猴岭长城和孙传庭暮等景点,关城这座人工开凿的关隘,外形呈V字状,现存周围墙基,南有4处屋基、北有一座烽火台,古官道全长约为30多公里,是当时商家来往和行人走路的必经之道,猴岭长城则因悬崖上有座石头酷似猴子闻名,孙传庭墓是清朝大官的墓葬,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明雁门关位于东陉关,境内的著名景区有天险门、雁楼、镇边祠和雁门关长城等众多景点,明代所筑的天险门是关城南侧第一道城门,值得一提的是,天险门上建设的雁楼坐西朝东,是当时历史上的重要关点,镇边祠则是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的将军李牧所建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5)

不得不说,祠宇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是雁门关中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而明代长城著名的代表作雁门关长城--雁门关景区,也顺利的成为了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见证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惨烈战斗,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从古至今,在雁门关发生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加起来共计1700多次,不少人对此惊叹不已,难怪在金庸虚构的武侠世界时,曾多次提及雁门关这块“是非之地”的“风水宝地”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6)

北宋年间,雁门关在抵御契丹入侵时更是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杨家将的故事,北宋初期,契丹人曾频繁通过雁门关踏入中原抢夺领土和财宝,从而使得雁门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宋辽之间展开殊死搏斗的一处主要战场,著名的爱国将领杨业和杨家将士们均在雁门关的土地上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看完雁门关三维地形图才明白)(7)

因此被人们称为杨家将传为佳话,历史上,雁门关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角力的前沿、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云: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雁门若失,则忻定、太原无险可守,三晋不保,又可南下进取中原;如此看来,雁门关的重要性的确非同寻常,感谢观看本期视频,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