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1)

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下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举措,是教育发展的“牛鼻子”与“指挥棒”,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南海区作为国家和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引领教育质量观、发展观、政绩观的正确导向,通过教育质量监测,构建了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的多元立体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用数据说话,以评价育人,探索和提炼出具有南海区域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经验。

评价育人

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月8日,南海中小学生正式迎来寒假。学校如何评价学生本学期的综合表现情况?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丹灶镇联安小学基于不同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以 “通关”任务的形式,每月对学生在爱党爱国、公德责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诚信感恩、自主自律等不同方面的品德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品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品德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美德与美行全面发展。

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2)

丹灶联安小学学生德育评价通关任务。

南海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在内容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方法上重视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九江镇儒林第一小学开发的“互联网 阳光银行激励评价系统”,以品行、文化、身心、审美、劳动、创新、阅读七项指标为评价内容,让学生通过不断争取“七彩阳光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身努力的价值。“我们每学期还会基于学生七个方面的综合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综合素质报告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使评价发挥激励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九江镇儒林一小校长彭喜倡说。

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3)

儒林一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

里水镇中心小学依托学校“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学生1-6年级各阶段的道德素养、智育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以及成长点滴都会通过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本人提供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存储在云端,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评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教育评价关乎教育的发展方向。南海区各学校积极探索绿色质量监测的背后,离不开南海区教育局“一盘棋”统筹布局。

早在2013年,南海区即出台《改革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推行教育质量绿色评价的指导意见》,在全省首推教育质量绿色监测,监测内容包括17个核心指标和28个学业质量报告,引导社会和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此后,又相继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和《南海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实施方案》,结合国家和省市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优化了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实施流程,对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提出明确指引。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南海区还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的实时在线学习及评价平台——“南海云课堂”,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平台、“书 网”阅读平台、学历案学习与分析等子平台,积累学生个人特质、课程和表现、生涯选择等数据,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机制。

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4)

南海云课堂界面。

“让评价更真实,让成长更可见。学校的多元评价体系让我们更清晰掌握孩子的动态成长过程,通过家校协同共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行引导。如今我也不再单一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了,多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全面发展更加重要。”家长陈女士说。

监测立言

教育从“管理”迈向“善治”

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地区之一,南海区通过出台《南海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方案》,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镇(街道)自主发展、教育投入等五个维度实施教育全域性动态数据采集与跟踪,撰写包括区域总报告、镇(街道)报告、监测实验校报告、学生报告、品德专项报告、身心发展报告等系列报告,基于监测报告发掘的问题和短板,实施教育决策。

“通过各级指标的数据分析与对比,一些教育问题和短板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如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教师幸福指数有待提高、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存在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的统筹安排、系统推进,逐步推动解决,实现了决策能力科学化、执行能力高效化、调控能力统筹化、服务能力可视化,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从‘管理’迈向‘善治’。”南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文川说。

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5)

南海区教育发展状态系列报告。

近年南海区监测表明某镇(街道)教育装备配置水平处于全区低位,次年该镇政府即拨付4000万元增补相关学校藏书、多媒体设备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维护了教育公平和健康的教育生态。又如,监测结果反映出南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良好,但探究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水平不高。因此,南海区教育局引进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实验项目”,组织开展”基于云平台的学历案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南海区还专门设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专项课题,引导教师针对本校监测数据反映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并在下一周期监测中检验效果。通过用‘绿色’尺子为教育教学质量‘体检’,我们也不再用单一的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现状,而是关注哪间学校的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愉悦、学习能力更强。”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南海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郑兰桢说。

南海区以数据赋能,用评价育人,打造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学校综合治理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引领区域教育生态的不断完善。2021年5月,《南海区基于教育监测的评价改革实践探索》入选广东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同年,南海区9所学校或单位获批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2022年6月,南海区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工作会议,分别从区、镇(街道)、校三方面展示和交流评价改革经验与特色,南海区基于教育监测的评价改革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博士的高度肯定。

生态教育和绿色教育(绿色质量体检)(6)

南海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会议现场。

“教育评价改革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深刻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钟文川表示,接下来南海区将坚持“监测立言,评价育人”的理念,以全面评价引领美好学校建设,以“四有”评价锻造美好教师队伍,以综合评价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通过评价改革推动南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重要贡献。

【撰文】王雅铄 陈善炀

受访者供图

【作者】 王雅铄

佛山大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