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明 之 光——火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

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2)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3)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可以说是先有了火,才有了我们人类,人类才会发展文明和智慧,才会有现在多姿多彩的时装。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大都以生肉、生的植物为食,从不知道火是什么东西。一次雷雨过后,人们到着过火的地方去寻找食物,发现被火烧死的野羊吃进来味道非常鲜美,就想把未熄灭的火种带回山洞,但由于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火种,火很快就熄灭了。

又有一次,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用两根木头制造工具时,发现两块木头磨擦后,木头发出了浓浓的烟,并燃着了周围的干草。燧人氏感到十分高兴,连忙把这种方法保存了下来。从此以后,每当火种熄灭时,燧人氏便用两根木头磨擦,制造火种,人们慢慢地也就开始吃熟食了。

以后,点火工具又不断得到更新。

古典式钻木取火

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

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4)

双人经典钻木法

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5)

简易刨子取火法

将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6)

易洛魁式取火法

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7)

弓弦式取火法

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8)

火石取火法

这种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岩等等。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9)

火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更促进了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0)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1)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2)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3)

重燃文明之火(文明之)(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