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突然性较强,年纪大的人群抵抗力较低,疫情期间的防护更加关键疫情静态居家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如何自我健康管理?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廷筑提出几点建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经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经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如何自我健康管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经验

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突然性较强,年纪大的人群抵抗力较低,疫情期间的防护更加关键。疫情静态居家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如何自我健康管理?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廷筑提出几点建议:

一、避风寒

寒冷是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因之一,亦容易诱发血压波动。最近昼夜温差较大,老年人要注意头部、手部、脚部,特别是胸部的保暖,夜间上卫生间时也要注意保暖。同时要避免受凉感冒,感冒易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二、适劳逸

适当运动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衰病人的康复,但不能过度运动。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有很多运动方式可以有助于保持或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一般以走路、甩手、活动躯干为主,不要过快、过早和过晚。打打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不错的方法。此外,起居有常很重要,生活不规律,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睡眠,同时也要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睡眠,同时也要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三、畅情志

激动和低落的情绪都有可能诱发心悸、心肌缺血和心衰加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学会保持平和心态非常重要,避免过分激动。要做好自我精神疏导,努力放松心情,控制对疫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居家期间可以读书看报听音乐,与亲朋好友电话交流,互相鼓励。保持良好心态。

四、调饮食

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要有节,营养均衡。少食多餐,三餐间适当添加辅食,避免一顿吃过饱;低盐低脂,荤素搭配;每餐7到8分饱,食物多样,避免纯素食和过分油腻饮食;每天适当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如猪肉、鸡肉、鸭肉)、奶,以及豆类等;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低糖水果;对于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每天保持1000毫升左右的饮水,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饮料;但慢性心衰患者则需严格监测每天出入量,称体重,遵医嘱限制入液量。老年或胃肠功能较差的心血管病患者,可适当补充肠内营养剂,如:益生菌等进行调节。

五、遵医嘱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擅自盲目停药,否则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急性加重。特殊时期,心血管病患者更应格外注意病情变化,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要学会自我管理,加强病情监测,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每天规律监测血压、心率、血糖和体重,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气候渐凉,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血压波动、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等,这些均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宅在家”要切忌过度营养、一动不动,否则容易导致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诱发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若出现身体不适,如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水肿、小便量减少,咳嗽、咳痰时要及时就诊。

最后,刘廷筑医师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过度恐慌,在做好各种防护措施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机体抵抗力,遵医嘱按时、规范用药。若家中药品配备不足,可向社区救助或通过第三方平台线上买药。若轻微活动就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加重,甚至不活动也有类似症状,以及血压异常,大幅度波动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就近到院就诊。

转自:多彩贵州网

来源: 多彩贵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