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立春临近,农村俗语“正月出九,饿死猪狗”,今年啥时候出九呢?

随着大寒节气的度过,新的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距离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古时候的新年是立春节气,所以也被叫做春节,过大年其实就是过的立春节气。但是由于立春节气随着农历更迭时间极其不固定,所以到后来才演变成为正月初一过大年,但春节的名字至今还被保留。随着立春的临近,数九寒天也即将度过。数九是全年之中最为寒冷的季节,从冬至开始进入数九,一直延续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算正式的出九。

年三十立春有什么影响(立春临近农村俗语)(1)

对于数九的计算方式,原本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广泛认知的冬至数九,还有一种则是夏至遇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指的则是三伏天是从夏至之后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而数九则是从冬至之后的壬日开始数九。这种方式其实并非是从壬日开始计算数九,而是指的是冬至到来,也是孕育着立春的开始,所谓立冬乃春之母的寓意。壬其实是妊娠的含义。数九还是要从冬至开始计算。一直延续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出九。

年三十立春有什么影响(立春临近农村俗语)(2)

农村对于出九的早晚,有很多的俗语描述,其中就有一句老话叫做:正月出九,饿死猪狗。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农谚所说的是如果在农历的正月,就已经出了九,那么这也导致了年景会非常的差。而且春季还有很大的几率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种极端天气会导致农田的粮食减产,严重的还能够造成绝收,没有了充足的粮食吃,人都吃不饱。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和去喂养猪和狗。所以就成为了正月出九,饿死猪狗了。这也侧面的说明了正月出九带来的年景是相当差的。

年三十立春有什么影响(立春临近农村俗语)(3)

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叫做:“二月没九,饿死鸡狗,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这句俗语跟正月出九是有相同的道理。也是指出九出现在了正月,导致了年景不佳粮食减产,所以也就导致了饿死鸡和狗。而六月立秋,则是因为立秋节气出现得较早。气温下降得快,导致了粮食籽粒不饱满。很容易地就出现了两头不收的年景,那么为什么二月没九的年景就不好呢?这句俗语也是多年的农耕经验演变而来。正月出九指的是天气回暖早,寒潮消失得早过早地出九,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就会明显地增加。

年三十立春有什么影响(立春临近农村俗语)(4)

而二月才出九,冬季是明显的延长了一些时日,寒冷的季节长久,才能避免倒春寒的极端天气出现。所以根据以往的农耕经验,虽然看似正月出九和二月出九相隔时间不长,但对于来年的天气走势会有明显的不同,今年的数九是从12月21号农历的十一月十八开始,一直到2021年3月11日农历的二月初九结实,所以也是二月出九,二月里面有九也预示着来年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年景。倒春寒发生的几率将会减少,而且风调雨顺也能够取得丰收,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