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铭 饰 关羽
文章制作期间,惊闻老版《三国演义》中,关公的扮演者陆树铭老师离世,百感交集。愿本文不负关公,亦不负陆老师当年的倾力演绎。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是全球数万座关帝庙的祖庭,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它位于今天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
“解”这个字,在做地名“解州”时,当地人习惯读作【hài】。但目前《新华字典》只收录了这个字的三个读音。
这三个读音中,并没有【hài】
但这是专家们应该头疼的事,我无所谓。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我还是读作“解【hài】州”。
关帝庙东边的商业街
我是今年的6月30号去的,住在关帝庙东边不远处的商业街上。
当时酒店外边的整条街都在装修,一看就是要有大阵仗了。果不其然,今年9月21-23号,这边举办了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
不过虽然排场是摆得不小,但是似乎在互联网上没多大水花呀,我甚至都是在后期查资料的时候,问当地人才知道的。
虽然解州关帝庙现在不怎么出名,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的庙会可是非常的著名。
当时解州当地一年中会有三次庙会,分别是四月初八的关公受封日,六月二十四的关公诞辰日,以及九月十三的关二爷忌辰。这三天都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但当地人相沿成习已久了。
这三天中,四月初八最受人重视,会期据说会长达一个月。届时全国各地的很多客商都会赶赴庙会,其中更是有新疆、西藏、广西、云贵等地的客商前来,他们一般都是在正月初五吃完团圆饭后,就起程奔赴解州。
而到了会期,解州城内的大街小巷住满了各地的商人,卖艺的、戏班子、杂耍的、赌场十分活跃。
关帝庙东边的商业街
90年代以后,庙会的会期不断缩减,从一个月,到半个月、十天、七天,到现在一般就是进行三天,而且主要就是初八这一天,来进香和游玩的人比较集中。现在香客也只局限在本地人和周边一些城镇的人,个别还有来自台湾、澳门、福建、西安等地的游客。但总体上已经变为了一个地方性庙会。
你最初从哪了解到关公?
史书
三国演义
游戏
当地供奉
解州关帝庙南侧
不光是周边街道在整修,景区居然也在修建。解州关帝庙是在1988年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据说目前的修建一方面是为了9月份的关公文化旅游节,同时也是希望可以评上AAAAA。
我查资料的时候就一直很奇怪一点,为什么当年的庙会会吸引那么多客商过来,甚至连新疆、西藏的客商都会过来参加,就为了拜一拜关二爷?那也不至于这么大阵仗?还每年都来?
后来一查当地的历史发现,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运城盆地
关帝庙所处的解州,或者说运城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富庶之地啊。运城盆地北与临汾盆地相连,南以中条山为界,西与关中平原仅有一河之隔,且土地肥沃,雨水丰沛,确实是一块富庶繁华之地啊。
绛县
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一开始的晋水是在运城绛县一带。包括最初的“太原”,也有学者认为指的就是运城这块广阔的平原。
盐池
而且不光如此,运城本地还产盐。运城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面积132平方公里。运城也自古就是有名的产盐地。
盐池
古代这里出产的盐叫做“河东盐”、“解盐”、“红盐”等,其在国家税收中的占比,仅李唐一代,就占到当时全国盐税的四分之一,约为唐帝国全部税收的八分之一。
也正因为当地如此富庶,才能撑得起如此大规模的庙会。
关帝庙东侧
关帝庙东侧
这里虽然标的是入口,但是全部被围挡堵住了,根本进不去。
看来二爷是摆明不想见我呀,但架不住,我脸皮厚呀!
后面是工地,就算有围挡,工人总得进去吧?
哈哈!
钻进去之后,确实是一片工地啊。我虽然提前给景区打电话问过是否开门,但看到这种情景也是慌得一批啊。
火神庙
旁边是火神庙,是清代道光十三年主持修建的。可不要小看这座小庙啊,修得大有讲究!
门券上方镶阴刻石雕“火神庙”门匾,蓝底金字,金线沟边。东、西侧门上方分别镶阳刻砖雕“当午位”、“象离宫”门匾。
当午,意为正午。象离,即离卦之象,代表“火”。
你以为这就完啦?
火神庙
中间是阴刻,两侧是阳刻,一阴丽于二阳之中,正是离卦的卦象。离卦,五行属火,居南,色红。
讲究啊!真讲究啊!
只是可惜目前内部不开门,据说正殿供奉三尊像,中为火神祝融,东为三眼灵光,即马王爷,西为碧波老祖。
火神庙的斜后方就是景区的大门了。目前我们所处的地方属于是门前的广场,当时还没修好。不过9月份举办大会的时候,就已经全部搞定了。
大门
大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虽然都是灰,但应该是铺的绿色琉璃瓦。整个大门建筑,都是2013年新建的。
景区地图
目前景区分为结义园和正庙两部分,共占地22万平米。
游览路线
由于景区本身就是严格按照中轴线来修建的,所以我们本期的旅游路线很简单了,就是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
大门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北朝末年到隋代初年,一开始只是地方性祭祀。宋代以后,随着民间关公祭祀的盛行,开始逐渐受到朝廷重视。不过祠庙历代都有修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关帝庙毁于一场大火。之后历时十一年,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完毕。因而目前主体结构为清代遗构。
大门前
解放初期,这里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当时还占地17.5万平米,庙内有8大宫,50多个道士。1958年成立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未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建。80年代后,地方开始发力,主推“关公文化节”,到现在已经举办了33届了。
“三关”
而解州除了这座关帝祖庙之外,还有常平的关帝家庙,以及中条山下的关帝祖茔【yíng】。
据说解放前,当地的关帝庙庙宇众多,几乎是村村修庙,家家祭拜,处于一种滥祀的状态,建国后拆了不少。
大门前西侧
我发现就算自己绕进来了,也是进不去的,这里完全没有入口。所幸大门两侧有游客中心,工作人员看我一路过来辛苦,就让我进去了。(当时修建,入口在西门)
可能由于在修缮,所以只收了我10块钱的门票。不过据说现在票价是60元。
结义亭
进入景区后,最先看到的是一座结义亭,改建于乾隆二十九年。目前面阔、进深都是五间,单檐歇山卷棚顶。
恭王府湖心亭
一般古代建筑的山墙面,也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一面,是不正对中轴线的。就比如北京恭王府中的这个湖心亭吧(0222),就是山墙面在两侧的。
当然,由于卷棚顶的建筑本身就是常见于民居,或者园林中,规矩没那么大,所以也无所谓了。
“结义图”石碑
厅内还有一块“结义图”石碑,宽2m,高1m。刻的当然就是“桃园三结义”了。为乾隆年间州守言如泗所刻,上面还有他的题诗。
诗为:“此地钟神武,遗踪想象间,一盟存汉鼎,片石永条山”。
大门屋顶
普通的古代建筑,比如之前提到大门,正脊下方的桁都是只有一根。
结义亭
但卷棚顶是两根,以此来做出卷棚的效果。
分水墙
卷棚顶往后,算是一块分水墙。
《重修结义园碑记》
墙上嵌有《重修结义园碑记》,是建结义亭的那个州守言如泗立的。
探坑
旁边是探坑,底层是明万历年间的结义园地基,为天津大学考古系探测的。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这个对小编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励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文章啊。
再往后是君子亭,不过先看看风水墙背面吧。
三分砥柱石
这块石头名为“三分砥柱石”,介绍说是块陨石。当地传说,关公身死当阳后,魂魄化为陨石,回到故乡。
君子亭
往后的君子亭,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上铺绿瓦,琉璃聚锦。
君子亭
在当代中国,关羽的形象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历史上的关羽,其二是文学形象中的关羽,其三是神圣偶像的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的正文只有一干多字,加上后来裴松之的注文,也就只有两千多。
插一句,裴松之也是运城本地人。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汉晋春秋》、《搜神记》、《神仙传》等书中,并没有关羽的逸事见载,这远不如同期的邓艾、蒋子文。
结义坊
再往后是结义坊,是由一个四柱三间的牌楼,和一个抱厦组成的。这种搭配还是蛮少见的。
到了隋唐时期,关羽开始被民间崇拜,荆州等地出现了关羽祠。解州关帝庙也是在那个时期兴建的。
但是有学者推测,由于关羽是横死的原因,在隋唐之际,很可能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的。
比如唐人笔记《云溪友议》记载,荆州玉泉山附近有一个名叫“关三郎”的厉鬼作祟,荆州百姓因畏惧而去祭祀。之后宋人编纂的《佛祖统纪》更是记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顗【yǐ】和尚到荆州时,曾夜见关羽父子,“长者美髯而丰厚, 少者冠帽而秀发”, 自称已为当阳山主, 请求智顗于近山处建寺, 并恳请其授以五戒, 最后还阪依了佛教。
这也是后来《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的原型了。
但这种信仰也只局限于民间。当时李唐皇室的武成王庙内祭祀的主神是姜子牙。唐德宗时期,关羽曾短暂地成为配享武庙的六十四将之一,贞元年间又被移出;宋初重入武庙,又因为败军之将的身份被请出,仁宗时重新请回,宣和年间也才位列西庑第十四位,并不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
宋徽宗时期,始封其为“忠惠公”和“崇宁真君”,后又加封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
但考虑到宋徽宗当时封了一大波神祇,所以关羽在其中并不凸显。
不过也正是从宋代开始,事情出现了转变。
大家如果留意一些历史细节,或者经常看我的视频,就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宋代是一个很有标志性的朝代,很多事情发展到宋代的时候,都开始有了一些转变。
比如建筑屋脊两端是鸱吻,在唐末及宋代,都是摩羯鱼的造型。但宋代之后,摩羯鱼的神性就减退了,开始改用龙生九子里的螭龙了;
宋代佛教还讲求“五山十刹”的说法,但宋代以后,佛教寺庙的神性也开始衰落了,明清人们开始主要祭祀佛教名山,出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说。
建筑旁的石碑,在唐宋一直都是王八驮石碑,没有错。但是也是在宋代以后,乌龟的神性减弱,开始被龙生九子的赑屃取代。
也就是说,宋代以后,传统意义上的很多神祇,其神性是有大幅度的减弱的。具体什么原因,我还没全部找到答案。
目前我个人的看法是,很可能是由于宋代,尤其是南宋,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导致市民阶级的崛起,从而带来的民间世俗化力量的不断涌入主流。
在宋代,体现为“礼下庶人”的突破,在元明清,体现为杂剧、戏曲以及民间艺术的大量涌现。
而民间力量的涌入,自然会严重稀释、解构传统意义上神灵的严肃性。有点类似于后现代主义。
这是我目前能看到的和想到的,之后如果有新进展,也会在视频中说到的。
还是回到关公身上。
宋代开始,关公在民间的赞誉就逐渐多了起来,当时其形象的内核为:义、勇、悲。
元代随着《三国志平话》的出现,关羽义、勇的形象逐渐被更多的人知道。
密宗造像
但也是在这个时期,关公出现了“红脸”的特征,此前关羽造型只有“美髯”这个特点。有学者推测,这是受到元朝时盛行的密宗和藏传佛教的影响。
之后明代的通俗演义沿用了元代平话和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如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是“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同时随着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对关羽的不断加封,至清光绪年间,其封号已多大恐怖的26个字,即“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要知道,清代皇帝的谥号也就25个字。
四龙壁
结义坊往后是四龙壁,当时在维修,大家看个照片吧。
铁狮
往后走,两侧是铁狮,铸造于明万历年间,高大威猛,面目狰狞。
四龙壁前面的这个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二战电影里常出现的嘛,叫做反坦克拒马。
梐枑
哈哈,其实叫做“梐枑”,俗称“门档”、“挡众”。铸造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作用有点类似于文庙前的下马碑,提醒“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端门
之后是端门,为关帝庙正庙最南端的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嘉三十四年(1555)地震后重建的。
端者,事物之始也。
太微垣【yuán】
“端门”原是天上太微垣【yuán】的正南门。太微垣【yuán】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起拱卫紫微星的作用。而端门就是位于左右执法之间的位置。
两汉之时,帝王宫廷仿天庭而建,所以皇宫的南门也就称为端门。
端门
关帝庙的端门为纯砖结构,面阔三间。每间各辟一座圆洞门,皆为青砖发券而成,中间门洞大而高,两次间门洞小而低,无内室空间。
明间
门洞上方明间当心横匾阴刻楷书“关帝庙”三字,书体端庄,凝练谨严,四周阳雕团花、牡丹、荷花、菊花、宝相花、西蕃莲、侍吏等图案;
西次间
两次间东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装饰稍简,主要有团花、牡丹、荷花、卷草等图案。
解州关庙的砖雕就主要集中在这座端门上了。
雉门
再往后是雉门,是关帝庙的第二道门。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雉门,原本是皇宫的正门,后来演变为皇宫的第二道宫门。
雉门前的院子
雉门前的这个院子,东西向很宽阔,是人们朝圣前列队、集会和议事的地方。
我们先讲讲这排建筑吧。
鼓楼
最西面的是鼓楼,是一座跨道式门楼建筑。钟鼓楼原本是寺庙里的规制,但是后来也被道教吸收了,属于是趋同演化、相互抄袭了。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胡公祠
鼓楼往过是胡公祠,传说是胡姓族人为纪念关帝的岳父胡启中而建造的,始建时代不详。
正殿
内部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上铺灰瓦,绿剪边。
塑像
内供胡大夫坐像一尊,侍者像两尊。
赤兔马
再往过的小殿内供奉的是关二爷的坐骑,赤兔马。
赤兔马
据说二爷死后,赤兔马被吕蒙部将马忠所得,但赤兔马绝食而死。明代万历皇帝有感其节,封其为“追风伯”。
武纬门
再往东是武纬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与东侧的文经门一道,属于是雉门的侧门。古代祭祀时,中间的雉门是专供天子进出的,而两侧的文经、武纬门,是供文武百官进出的。
文经门
东侧的文经门规制跟武纬门一样。
杨仪、赵累、王甫
再往过的小殿,为杨仪、赵累、王甫。
崇圣祠(关门)
再往东是崇圣祠,始建年代不详,目前建筑为清雍正年间建造。内部供奉关公的三代祖先。
崇圣祠(关门)
清雍正四年(1726)追封关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咸丰五年(1855)追封关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至此,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极尽尊崇。
钟楼
院子最东边是钟楼,跟西边的鼓楼规制一样。
柱础
说回中间的雉门,其檐柱柱础足有半米多高,四角均圆雕蹲狮,雕刻精美,刀法娴熟,纹饰自然流畅。
抱鼓石内侧
门前抱鼓石,内侧雕有麒麟图案,
抱鼓石外侧
外侧为莲花纹,下方做成海浪纹,精巧美观。
雉门内部
穿过大门,会看到后面还有一道门,再往后是一个很急的下坡,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呢?
我们换个角度就一目了然了。
雉门
这其实是一座戏台,唱戏时关闭大门,然后中间台阶上是有凹槽的,在这里放一块木板,就可以开唱了。两侧还有“演古”、“证今”门,也有地方叫出将、入相门的。即戏台的右侧为上场门,左侧为下场门。往外还有八字墙,可以起到扩音的效果。
雉门
戏曲舞台上,以关羽为主角的剧目,人们称之为“老爷戏”。过去演老爷戏,因化妆、表演风格的不同而有红净与红生之分。就是说,由生行扮演的叫做红生,由净行扮演的叫做红净。红生演关羽,以唱为主,比如《华容道》、《战长沙》等等;红净演关羽,偏重工架和舞蹈,有《水淹七军》、《走麦城》等等。不过据说,现在红生与红净的区别已经不大了,这个我没有具体了解过了,有懂行的朋友可以评论区说一下。
据说以前演老爷戏,规矩特别多。比如,扮演关羽的演员,从进入戏园后台时起,直到散戏,非万不得已不与人说话;演戏前要焚香磕头,求关老爷保佑演出平安。
而且在舞台上,关羽需双眉微纵,眼睛不能轻易睁开,所以关老爷一般都半闭着眼睛,就像庙里的佛像,一旦睁眼就是要杀人了;还有关羽与敌方对阵时,对方的台词不能直呼关羽其名,要尊称关公;
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演员在台上不准耍,一般只有平端和托刀、立刀、戳刀等几个架式;
同时为了突出关羽的庄严稳重,演员的身段、台步要有雕塑般的沉稳感。而要做到这一点,演员必须下大功夫练腰功和腿功,而且表演出的工架、 气势、情绪还有做到不瘟不火。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梨园行内一些有趣的事情,索性今天就严重跑一次题,好好讲解这些趣事吧。
由于关公在民间的重要地位,因此《三国演义》的许多情节都被搬上戏曲舞台,但唯独没人敢编排关公败走麦城的故事。
夏月润
光绪年间,著名武生兼擅红生戏的后起之秀夏月润认为,舞台上表现关羽因大意轻敌而导致败走麦城,对后人不无裨益,于是在好友潘月樵的帮助下,他毅然将《走麦城》编了出来,并在上海新舞台公演,反响热烈。
但同时呢,戏班又担心触怒“关圣人”,因此每次演出该剧前,都在后台供起“关圣”绘像,全班人净手焚香,祈求“关老爷”保佑。
解放后,相声泰斗侯宝林大师曾今编排过一段著名相声《关公战秦琼》,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还真有原型。
清末民初,山东民间流行着一出叫做《汉唐斗》的京剧,讲的就是“关公战秦琼”。不过内容与侯大师的相声有很大出入。
侯大师相声里,只是有个员外非要听关公战秦琼,然后戏班临场发挥引出的各种笑料。
但山东民间的这出《汉唐斗》,那可真离谱坐飞机,离谱到天上了!
说有个员外嫌贫爱富,不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一个穷秀才,于是男女二人跑到关帝庙内私会,互定终生。这可把神位上的关二爷看急眼了,嫌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谈情说爱、卿卿我我,还给不给广大单身男女青年一点活路了?于是派周仓前去拿人。
怎想周仓来到秀才家门口,却被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给拦下了,双方互不相让,动起手来,周仓不敌,跑了回去。
结果关二爷大怒,提兵前来,两军大战一场,秦二爷不敌关二爷,败下阵来。
故事到这里已经够离谱了,结果后面还有。秦二爷大败后,直奔凌霄宝殿告状,玉帝都出面调解,但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只好让“秀才金榜荣归之日重修关庙”才罢休。而戏的最后还安排了“荣归”和“洞房”等场面。
也太离谱了吧。
据说早年间《汉唐斗》是很受百姓欢迎的一出大戏。戏者,戏也,大家开着开心就行嘛。
不过你要是以为这就是极限了,那你可就太小看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了。
据说从元代开始,山西忻州当地就有一出锣鼓戏,戏曲的名字,各位做好心里准备啊,名字叫做《关帝大战蚩尤》。
是的,你没有听错,叫做《关帝大战蚩尤》,它其实源自于运城当地的一个传说。我们在一开始说过,运城有一个非常大的盐池,每年产量惊人。
传说在宋真宗时,有一年盐池变得水少盐减,于是真宗派人前来调查,使臣回去说,自己遇到了当地的城隍爷,城隍说是蚩尤在作祟。真宗很奇怪呀,我又没惹他,他作什么妖啊?
于是又派人去问蚩尤,“尤哥啊,怎么说啊,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这是几个意思?”
蚩尤说“老赵你听我说,你做事不地道啊。当初是黄帝把我给杀了,你现在给黄帝立祠堂,是什么意思啊?啊?讽刺我?侮辱我?笑话我?我不开心,我就要捣乱,气死你。”
真宗一看,这不行呐,他老给自己加戏能怎么办。我是治不了你,但我有关系呀。于是请来龙虎山的张天师,张天师一看,“这我也不行啊,我骗骗我们当地人还行,你让我上去干架哪成啊?不过,我也有关系啊”。
于是就请关二爷前去捉拿蚩尤,据说二人大战一场,直打得惊天动地,地动山摇,摇旗呐喊,海枯石烂。(哈?)
总之二人大战一场,蚩尤战败,此后盐池就恢复如初了。
最后说一个最最离谱的,1976年的时候,受到日本特摄片的影响,我国台湾地区还拍了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请各位再次做好心里准备啊。
电影的名字的叫做《关公大战外星人》。
《关公大战外星人》
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拍的非常抽象。B站就有资源,大家可以去看看,真的非常抽象。
好啦,我们说回关帝庙啦。这一圈绕的有点长,也是二爷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了。
午门
雉门往后是午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为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午门一般是皇宫的正门,是献捷、候旨、布诏的地方。
丹陛石
关帝庙的午门,门前台阶镶嵌有帝王才可以使用的丹陛石。
周仓
廖化
两侧还立有门神,东侧为持青龙偃月刀的周仓,西侧为持三郎叉的廖化。
梁架结构
殿内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中的厅堂造。
每年来这里拜关公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人:
一类是当地的精英人士,包括地方官员、文化精英和商人群体。他们当中还有不同,地方官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做大力推广。他们一般不叫“关老爷”,而称“关帝”、“关公”。在某种时刻、某种场景下,他们也算是关公信仰的信徒,也会焚香祭拜。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和实践者。
而商人群体,从明清时期开始,就是关公信仰的主力军之一。晋商更是随着生意的不断拓展,最终把关公信仰带到了全国各地。
第二类人是关氏后裔,他们主要集中居住在北相镇西古村和龙居镇小曲村,常平的关羽家庙附近反而没有。他们对关公的信仰介于“人”与“神”、“祖先”与“神灵”之间,两种角色有时独立,有时重叠。
第三类是当地民众,他们由于受到当地文化的长期熏陶,反而会变的更加平常心。在一般时候,当地民众更多是把关公作为道德教化中典范的“人”的角色,而“神”的角色更多体现在有各种需求的时候。
第四类人就是各地的朝圣者了,其中尤其以东南沿海一代为代表。
他们心目中,关公就是一尊“万能大神”。他们对于关公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反而会表现的更加的虔诚。
因而在当地民众看来,朝圣者的信仰行为,有时候特别“过分”,特别现实;而反过来,在朝圣者的眼里,当地的民众根本就不信关公。
也算是另一种“皈依者狂热”了。
牌楼
往后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上写“山海钟灵”,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重建。
御书楼
再往后是御书楼,是一座二层阁楼建筑。面阔、进深都是五间,南边前出有一座一间的抱厦,北边还有一座三间的抱厦。
御书楼内仰视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楼内中空,呈八角形,故而得名。因康熙皇帝曾写下“义炳乾坤”,因而在乾隆年间改称御书楼。
崇宁殿
再往后就是解州关帝庙的正殿,崇宁殿了。
崇宁殿
别的我们先不说,明清建筑有一个不同于唐宋的特点,就是建筑屋顶的坡度非常大。崇宁殿的屋顶都快要站起来了。
院中
院中东西各有一尊铁人、一尊铁狮,铸造于清代顺治年间,造型优美,技艺高超。
焚炉
焚炉
同时还有两尊焚炉,高大异常,是祭祀时焚烧祝版等的地方。这两尊焚炉铸造于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高8.95米,分上下两部分,铸造精巧,庄重威严,是明代铸造工艺的代表作。
丹陛石
殿前的台阶是由一整块丹陛石构成的,目前不让上去,游客可以走两边。
栏板
栏板上还雕有祥瑞的动植物以及农夫吹笛、农人赶集等生活场景。
栏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此殿故而得名。但庙宇可能始建于更早的北朝末年(557-618年)。崇宁殿在历史上屡遭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
月台
殿前有一月台,呈长方形,宽20.29米、深10.17米、高1.6米。台上有一铜案,案上有一条一指宽的槽缝。当地传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显圣在此会磨刀。这一天如果下雨,则预示这一年风调雨顺。
大殿
后方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带有环廊,外围26根圆形石质廊柱,高3.87米,直径46厘米,每柱皆雕蟠龙,系整块石料凸雕而成。
前檐柱
其中,前檐8根为圆雕,每柱雕二龙,所雕蟠龙为降龙,龙头从柱顶折而向下;
东侧檐柱
后檐柱及两侧面为半圆雕,每柱雕一龙,所雕蟠龙为升龙,龙头向上盘绕柱身。龙柱为明嘉靖三十七 年(1558)遗构。
正脊
屋顶正脊不同于一般殿堂的楼阁式脊刹,而是采用了狮子托宝珠的山字形刹顶。脊刹两侧挺立着“八仙”造像。
垂脊
戗脊
垂脊脊兽作麒麟,戗脊脊兽为行龙,翼角龙首欲飞,而武士挺胸坐于脊端。造型可谓是独具匠心。
殿内
殿内龛中供奉的,就是三国名将,后世人口耳相传的关圣帝君了。其头戴冕旒【liú】,身着龙袍,腰系玉带,持笏端坐,神色凝重威严,仪表端庄肃穆。
只是眼睛周围有点落灰,搞得有点像奥特曼。
我还遇到一群远道而来的香客,应该也是从福建那边来的。
有学者认为,东南沿海拜关公的习俗可能最早源自于黑道。拜关 公其实是天地会的传统,明亡以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为掩饰身份,就选了关公作为祭拜对象,因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遭遇,与天地会光复汉家河山的理想非常契合。而天地会的主要活 动区域就是在四川、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后来天地会又分 裂成了洪门、哥老会、小刀会、三合会等帮派组织,这些帮派也继承了拜关公的传统。
再后来,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福建、广东等地民众的出海谋生,关公信仰被他们带到了全球(口误)各地,尤其是东南亚一带。
崇宁殿后
崇宁殿再往后,是一个内门,两侧是胡人牵狮像。
娘娘殿原址
解州的关帝庙原本是按照帝王的规制来修建的,因而按照“前朝后寝”的规制,在崇宁殿后面原本是寝宫,即娘娘殿。只是大殿早已毁坏,目前辟为花园了。
牌楼
之后是“气肃千秋”牌楼,始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年)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地震损坏,同治六年至九年(1867一1870)重建。
再往后就是关帝庙的最后一座主要建筑了。
印楼
汉寿亭侯印
两侧的阁楼式建筑,东侧为印楼,内置曹操赐予的“汉寿亭侯印”。
刀楼
青龙偃月刀
西侧为刀楼,内置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不过这种样式的刀,最早不早于宋代。因而有学者推测,关羽当年拿的兵器,很可能是汉末非常流行的一种长柄刀。
麟经阁
往后的二层阁楼式建筑为麟经阁,又名春秋楼。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顶。
悬梁吊柱
同时二楼外侧走廊并不是用下方的斗拱支撑,而是采用26根“悬梁吊柱”,它的负荷全部由下层的大梁承受。这种设计通常只存在于小木作中,大型建筑中非常罕见。
关公戎装像
楼内一楼神龛供奉的是关公戎装像,俗称武关公。
二层如果要上去,需要额外再花30元。然后穿上鞋套,管理人员会带你上去。
由于这里光线比较暗,上楼前还会给你一个小锦囊,里面会有一把小手电。
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
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左手扶膝,右手捋髯,身着绿色龙袍,拈须沉思,俗称文关公。
阁内壁还板刻有全本的《春秋》。
同时,锦囊内还会附赠一个电子蜡烛,可以放到二爷身前。
与时俱进嘛。
二楼西望
由于二楼外侧是有回廊的,所以跟佛塔一样,是可以绕一圈的。
民间由于关公信仰的普及,对其造像艺术也是有很大讲究的。
关公造像主要有站像、坐像、骑马像等造型样式。其中站像分为提刀关公、立刀关公、文武关公。
提刀关公
提刀关公又可以分为刀口向上、刀口向下两种类型,讲究还不同。
立刀关公是指关公像的大刀立在身后。
文武关公
文武关公指关公右手持大刀,左手托官印,寓意文武双全。
关公坐像主要有骑虎像、夜读春秋像、文君帝王像。
骑虎像
骑虎像常见于道观;
夜读春秋像
夜读春秋像一般被认为是文人像;
冠冕帝王像
冠冕帝王像则突出帝王形象。
武财神
除此以外,关公还兼任财神,所以还有一手执元宝、一手持青龙偃月刀的造像,寓意招财进宝,财源广进。
当然了,新时代,新发展。目前关二爷又有了新的职业规划,即“护车神”。
很多人会选择在车内放一尊二爷像,来祈求平安。
我觉得挺好的,只有不断的赋予旧事物新的寓意、新的内涵,这样旧事物才会不断涌现出生命力嘛。
御园
御园
后方御园是新修的,我实在不懂,在这个地方放一尊大鼎是什么意思?
问鼎中原?也不符合二爷的人设呀。
我觉得还不如放一尊关公持刀立像,这样首尾呼应,也非常不错嘛。
旁边的建筑是新建的。
好啦,文章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来运城,来解州找关二爷玩。
最后,记得点赞、评论、转发!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也对各地的风景名胜感兴趣,也想将来出去玩的时候有的吹,那就赶紧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