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帐中,一群人慌乱地来来往往,不停地整理“新娘子”的衣裳,一次又一次调整着她头上黄花的形状,相比于其他人的热闹,本该是当事人的新娘子却一言不发。

如果这时你上前去看,你会惊讶地发现,画着成熟的妆容的新娘子,竟然是看上去年龄不足十三岁的女孩。

按照当地的习俗,她将自己“献身”于神,于是,“神”便赐予她与她的家人衣食无忧...

可是神没有肉身,又怎么接纳少女这份贡品?

于是,寺院的僧人们便“代行神职”。

这便是印度的一项奇葩制度——圣女制度。

这些献身于神的女孩被叫做“圣女”,神圣的名字背后隐藏着无数龌龊。

如今印度政府迫于各种压力,废除了“圣女制度”,但是每年仍是有3000多名少女受到它的迫害。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

那么,“圣女制度”到底是什么?为何它屡禁不止?

圣女制度

她从小出生于贫穷低贱的家庭,尽管年纪小,但她知道自己的姓意味着什么。

那天,她在田中劳作,一个穿着富贵的人叫住了她:“带我去找你的父母。”

这个富贵的人在跟她父母说了几句话后,她就被“奉献”给了神,甚至都没有征求她的同意,刚满十三岁的她就被那个富人带到了一座寺庙。

这是玛拉当上“圣女”的全部经过,那个富人给了她父母温饱的许诺,便将她带入无尽深渊。

他告诉玛拉:

是因为她这生“罪孽深重”,所以神才会降下惩罚,让她生活贫困。

但是,只要献身“真佛”,她便能“赎罪”,来生过上幸福的生活。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2)

对很多不经世事、未经受过多教育的女孩来说,这一套说辞大多时候让她们深信不疑,玛拉也是这些受害者中的一个。

在印度,美丽加上贫穷也是一种罪孽,玛拉从小生的伶俐,才被看上,成为了“圣女”。

年少无知的孩子以为“圣女”能让她们过上好日子,但是殊不知,这只是一个肮脏的谎言。

圣女的存在,只是为了给那些寺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们泄欲。

夜晚,她不仅要忍受各种僧侣的折磨,在寺庙香客惨淡的时候,她还要去外面“接客”。

如果有人想要圣女的贞操,就要相应地付出一些“香火费”,其实就是圣女的卖身钱。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3)

但是她仍然什么也不能反抗,因为她的身体早已被自己的父母卖给寺庙,而寺庙又想方设法地在她身上刮下油水...

挑选圣女的条件也非常的苛刻,一方面要求圣女美丽动人,另一方面要求圣女纯洁无瑕。

所以,圣女的挑选年龄基本上都是十八岁以下,集中在十五岁左右。

但是也不缺乏那些从小因为家庭贫困被送往寺庙的“圣女备选人”,她们往往在寺庙中被养到十三岁甚至更小,就被迫完成“圣女的仪式”。

这些圣女的命运从来由不得自己决定,她们从成为圣女那一天起,就被当成寺庙僧人们的私有物品存在。白天的时候,她们在寺庙干活,夜晚的时候就供僧人们享乐。有时候她们也负责服侍那些捐出大额数目的香客。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4)

名义上是“圣女”,实际上却是饲养在寺庙的“幼妓”。

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那些站在权力高峰的男人们的欲望,从她们从事圣女这一“职业”开始,几乎全年无休。

女孩们用未曾发育的身体去接纳这本不该降临在她们身上的恶。

在圣女制度盛行的时代,几乎每个稍大些的寺庙,都会养个圣女。

在一些贫民家,甚至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母亲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女儿送去挑选。

被选上了,载笑载言;没选上,泣涕涟涟。

悲剧的盛行

在这项制度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5)

首先,是圣女怀孕的问题。

在女孩身体发育正常的情况下,怀孕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孩子在寺庙出生。

自己的母亲是圣女,而父亲不知道是哪位“看破红尘”的得道高僧。

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们极其悲惨的命运。

如果是男孩还好,男孩一般会留在寺庙剃度为僧。

若是女孩,就要忍受和她的妈妈一般的命运,成为从小圈养在寺庙的“圣女”。

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悲剧也在这血缘的纽带中传递...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6)

另外,乱交导致的艾滋病、性病大行其道,几乎半数的圣女都患有性疾病。

患有性疾病的圣女,大多情况是不会得到合适的治疗的。在印度的底层民众眼中,只有不纯洁的恶人才会染上那种病。

而一个圣女但凡和“不纯洁”这个词沾上边,就难免要受到被抛弃的命运。

她们一般会被逐出寺庙,而一旦失去了寺庙的庇护,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圣女的去处只有死路一条了。

没有染上性病的圣女也有被逐出寺庙的风险,虽然冠着“圣女”的名号,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是圈养在寺庙中的“妓”而已,对于一个“妓女”,最重要的是年轻。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7)

一旦女孩们年纪渐大,开始年老色衰的时候,圣女就要“退位”了,她们被赶出寺庙后,在社会上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毕竟,她们十几岁就来到了寺庙,没有任何人教她们应该怎么在外面的世界活下去。

所以,一旦离开寺庙,她们的归宿大概也只有做性工作者这一条出路了。

因为在各种红灯区,没人会问那些穿着妖艳的女孩们的出处,没人会问她们曾经是不是“圣女”,这是印度最不问“出处”的地方。

很明显,圣女制度不知道每年毒害了多少花季少女,而这些坐上了“圣女”神坛的女孩们,要想下来,大多只有一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8)

自从近代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印度,圣女制度一度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在印度的一些社会组织和国际的援助组织的舆论压迫下,印度政府于1986年宣布废除圣女制度。

但是这却仍无法杜绝圣女制度的盛行,直到今天,一些寺庙还是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偷偷圈养圣女...

“穷”是一切不合理的来源

为何圣女制度屡禁不止?

都说虎毒不食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家庭将自己的女儿心甘情愿地送到寺庙中当“幼妓”?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穷。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9)

注意这里的“穷”,并不是说印度整体穷,2020年印度全国GDP在全球排名第六。

印度“穷”是因为在印度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

诺贝尔经济学家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领衔的书中这样写道:印度是贫穷且非常不平等的国家。

在过去的25年间,50%的印度底层民众仅仅获得了社会全部收入的13%。

这里的“穷”是由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所引起的。

因为穷,所以愚昧。

都知道教育是破除迷信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才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但是在印度,因为巨大的出生率,导致印度的25岁以下的人口就足足占了总人口的一半。

但是,这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却只有不到百分之七的几率接收到高等教育。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0)

在印度,教育资源不仅稀少,而且绝大部分教育资源还被婆罗门、刹帝利两个阶层所垄断。

普通平民家的孩子要想接收到好一点的教育,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是家境贫困的女孩了。这些得不到教育的女孩,从小目睹了自己母亲的悲剧,但是她们却被从小灌输着:“要为家庭牺牲自己”这样的观念。所以,在很多女孩被自己的家人送去寺庙的时候,她们很少有异言。

因为穷,所以女性地位低。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女性的地位反应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一个国家越落后,这个国家的女性地位就越低。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1)

因为印度国内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社会上提供给妇女的工作非常少,因此,很多女性结婚之后就在家坐着全职妇女。

女性经济权利的不平均,更加剧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因此,我们今天在提及印度的时候,很容易将它和一些强奸妇女、拐卖女童等案件联系起来...

所以,对于一个家庭,失去一个女儿也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再生。于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就将自己的女儿亲身送入火坑。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2)

因为穷,所以不敢反抗。

在印度大部分底层人民的认知中,他们现在所受的痛苦,只是在为自己赎罪,只要忍受下去,来生就能享受至高无上的幸福。所以,他们即使遭受不公,也不敢反抗。

这是精神方面的懦弱,还有经济上的无奈。

上文已经说过,印度的经济掌握在小部分富人手中,他们如同一张大网,利用自己的人脉,触角伸向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因此,穷人们为了保住工作或是不想惹更多的麻烦,他们往往不敢反抗。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3)

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从事一些清理下水道、扫垃圾等最低级的工作,这样的例子在印度还不是少数。

好多家庭就是凭借着家里的一两个劳动力微薄的薪水,艰难地活着,他们能找到一份下等的工作已经很困难了,怎么敢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去挑战权威呢?

其实,当富人找上穷人的家庭,提出要买下他们的女儿,他们本可以拒绝的,但他们没有。

因为穷人家庭也许需要那笔钱,也许是他们根本就失去了反抗的权利。

因为穷人不配提要求...

印度圣女工作到什么年龄(印度奇葩的圣女制度)(14)

归根结底,圣女问题不是一则法律能够解决的事情,因为圣女制度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妇女问题、是经济问题。

结语

圣女制度这四个大字凝聚着多少幼女的青春、眼泪和鲜血。

好在还有很多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有受到侵害的女孩站出来指认犯罪嫌疑人,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力求保护妇女权益,也有还在底层奋斗着的女性。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常常在公开场合呼吁注重女性的权利。

他在自己的电影中,也融入了很多关于女权主义的因素,他说:

“解决之道在于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如果这些苦难发生在我所处的社会,那么我就该承担一份责任,因为我没有阻止其发生。”

悲剧本身并不值得歌颂,但是那些在悲剧中仍去奋斗的人们,是火种、是希望、是悲剧最深层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