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十堰日报

编者按: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始终牢记的谆谆告诫和殷殷嘱托,切实把服务南水北调作为崇高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确保清水北上。

近两个月来,记者深入秦巴腹地,探寻江河之源、寻访江河之根、发现江河之美、盘点江河之恩。即日起,本报推出《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展示河长制责任落实情况,以唤起我们共同的责任,携手担当“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文/记者 段吉雄 图/记者 陶德斌 美编 高敏

河流档案

静卧在中国中部大地上的汉江又称汉水,共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省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主要的水源,她以一种沉静、温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慈母般静静哺育着沿线的人民,历经沧桑,波澜不惊。

汉江流域有哪些河流(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1)

游客在丹江口水库乘船游览“小太平洋”(2021年5月14日摄)

沿着汉江漫步,每一朵浪花每一滴水珠里,都蕴含着汉文化的基因,传颂着“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打通中亚、西亚,连接欧洲,开辟古丝绸之路的千年传奇,孕育出光照中国历史的大汉王朝,缔造出风云激荡的三国传奇。

循着时间的脉络慢慢梳理,沿着空间的变换细细体会,汉江的博大精深一点一点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中华民族的肇始之地——

长江、黄河、淮河、汉江,古时并称“江河淮汉”,汉江比长江、黄河形成还要早7亿多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母河”。今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公布,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了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并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其保存完好程度世所罕见。该发现填补了人类历史发展链条中100万年的缺环,成为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在郧阳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青龙山先后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胚胎化石、恐龙幼体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证明了6500-13500万年前,地球霸主恐龙曾在这里漫步。

在这里,我们能抚摸到历史长河留下的痕迹——

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辽瓦店子遗址,出土了涵盖新石器晚期到晚清各个时期的文物,发现了从夏商西周到唐宋元明清4000年不断代的文明,这里生命没断线、文化没断层、历史没断代,被考古学家誉为“人类地下通史”。

600年前,郧阳设府,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六十五县,钳制汉江三千里流域地区,汉江成为中部地区的“黄金水道”,郧阳成为华夏雄藩巨镇,“坐镇汉江三千里,独领风骚二百年”。

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千年诗韵的文化根脉——

南北文化在此交融,形成的文学瑰宝灿若星河。《诗经》曰:“江汉汤汤,江汉浮浮。”《楚辞》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首传读千年的《沧浪歌》,既是孔子所听的孺子歌,也是屈原和渔夫的对白。“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在《汉江临眺》中对汉江壮丽景观的描绘。“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宋之问在《渡汉江》中的感慨……

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兴盛——

汉江千万年的流淌、冲击和沉淀,造就了汉江两岸的稻浪翻滚、荷叶连天,维系着东方古国的强盛与兴旺,滋养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当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人类利用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在此相遇并形成合力之后,深埋于这片土地之下的极大潜力被逐渐激发,最终成就了汉江中下游“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与繁华。

江汉朝宗,其流汤汤。汉江是流向天下的水,也是凝聚天下的水。这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辉映古今,哺育着生命,滋养着万物。

汉江流域有哪些河流(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2)

在郧阳区柳陂镇汉江边耕作的菜农(2022年4月17日摄)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汉江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和文明,更多的是希望和梦想。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2年9月底,工程安全运行2849天,累计调水超567亿立方米。如今,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1.5亿人不可或缺的主力水源,是名副其实的供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移民18.2万人,关闭转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1家,淘汰落后产能近300万吨标准煤,叫停培育20多年的黄姜支柱产业,拒批有环境风险重大项目145个,安置下岗职工6万人,永久性每年减少税收22亿元。

这是移民舍家为国的大义!

——全面清理丹江口库区渔业养殖,拆除库区网箱18.2万只、库汊围网21.9万亩,5万渔民弃渔转产,水产养殖面积从48.3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0.8万亩。坚决落实“十年禁渔”,上岸拆解有证渔船1543艘,分类处置“三无”船舶6735艘。

这是库区顾全大局的担当!

——累计投入260亿元,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持久战”。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73.5%,丹江口水库常年保持二类以上的优良水质。

这是“守井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

沿着汉江行走,两岸的人们都知道脚下这片土地上或窄或宽的河流,将流向哪里,它的水质和流量,对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永续运行,意味着什么。

初冬的早上,寒意骤起。郧阳小草义工协会的志愿者杨进举套上一件红马甲,驾着电动轮椅车朝汉江边驶去。三年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沙滩上有一个空饮料瓶,杨进举从轮椅背兜里拿出一根长夹子和一个黑色垃圾袋,吃力地把瓶子夹起来,放进垃圾袋里,挂在轮椅的扶手上。

阳光温暖,沙滩上人渐渐多了起来,风儿裹着汉江湿润的水汽,携着阳光从人们脸上轻轻抚过。“轮椅上那娃儿,是咱们汉江的‘民间河长’,为保护这里的环境可认真了。”旁边有认识他的人冲他笑,并向别人介绍着。

远处宽阔的江面上,一只蓝色大船稳稳行驶,两侧“保护母亲河,当好守井人”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汉江清漂队队长肖安山正带领队员们清理漂浮物,江风萧萧,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找到使命,充实生命,怒放生命。”这是肖安山写在驾驶舱操作台上的一句话。“让北方人民喝上清澈干净的汉江水,一切辛苦劳累都值了。”

河道清漂,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在丹江口水库丁家营镇水域,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持长把网兜,打捞漂浮物。早上7点下河,一天作业8个小时,队员们累得直不起腰。志愿者涂宇飞多次参加清漂,每次下来,手上都会磨出血泡。“尽绵薄之力,让天更蓝、水更清!”

汉江浩荡东流,穿越千年风霜,每一朵浪花,都曾见证人世的沉浮、历史的兴衰;每一条溪流,都记载着英雄豪杰立马江边、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

汉江流域有哪些河流(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3)

丹江口水库栖息的鸬鹚(2022年11月17日摄)

城市与河流的相互守望,是一个千古纠缠、魂牵梦萦的情结。

今年端午节期间,沿袭百年的郧阳区柳陂镇韩家洲村民间龙船会开赛,在参赛的队伍中一名汉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2010年外迁到随州市随县新街镇凤凰寨村的肖雄。

“根儿在这里,每年到这个时候都回来。”肖雄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桨,身上的肌肉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船到终点,他一个鱼跃钻进汉江,久久不肯上岸。

在北京挂职的十堰人李兴艳只要有时间,都会去颐和园团城湖看看从家乡跋涉千里而来的“南水”。走上金河亲水平台,掬一捧河水,家乡的味道便会在全身荡漾开来,心儿瞬间随着这水溯洄千里,飞回家乡……汉江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默默地记载着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演进。

“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汉水从城外向南呈弧形绕过,约在数里外又回归向北亦向东,给府城留下个弧形的平坦区域,背靠青山,面朝绿水。城墙下有一片白白的沙滩,沙滩上有深深浅浅的河套,常有人在河套边摸鱼逮虾……在那纵横交错的几十条大街和上百条巷子里,家家户户都喜欢种喜阴耐寒的玉簪花,一到初秋时分,城里都飘荡着清香宜人的花香……”这是作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杨菁在《绿水倾城》里描绘的郧阳古城。退休后,杨菁从北京回到十堰居住,只要提起老郧阳城,她就神采飞扬,有说不完的话。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正式动工兴建,郧阳老城位于丹江口水库159米以下淹没区,开始搬迁。1968年10月,丹江口水库正式蓄水发电,这座500余年历史的郧阳府城没入江水之中。

汉江流域有哪些河流(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4)

汉江湖北十堰郧阳区段(2021年9月7日摄)

和郧阳古城一同沉没于万顷碧波之下的,还有距坝址30公里外的千年古城均州。

史料记载,均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各代昌盛,持续整修改建,雄伟壮观,被称作“低配版北京故宫”。古城墙全是用十五公斤的青石砖堆砌而成,又高又大又结实,四面各自开一处大门,故有“铁打的均州”之称。位于城内的静乐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中“九宫”之首,与北京故宫同时建造。

汉江流向天下,惯看秋月春风。她奔腾不息、源远流长,承载着历史,映照着未来。

走进郧阳区,一湾清水拥抱诗意栖居环境,城市轻轻嵌入山水之间,山水半城,和美敞亮。100平方公里辽阔水面、100平方公里生态屏障、500多平方公里城市空间骨架,勾勒出江城一体、城廓一怀的壮美画卷。如今,郧阳区正围绕“一江两岸”,打造“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创富民城”,使汉江生态城成为未来10年乃至20年支撑十堰发展的“未来之城”。

运鱼车架槽引流,志愿者提桶放流,一条条鱼苗跃入丹江口水库……11月18日,丹江口库区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举行,20余万尾鳙、草、鳊鱼苗顺利到库区安家落户。

“今年以来,已投放鱼苗130万尾,通过以鱼净水、以鱼护水,切实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百姓喝上优质放心水。”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副书记张正有告诉记者。

作为北方人民的“大水缸”,丹江口市把守好一库碧水作为重大政治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务,对库区临水1公里范围内实行永久性保护,累计封山育林27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7%。建成和运行48个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5.8平方千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51条大小河流全部明确河长、河段长及河道专管员,治理河流总长64.3千米。

汉江,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卷,一曲气势恢宏的动人乐章,一首风云激荡的民族史诗,一座无穷无尽的人类宝藏。

汉江,一条滋养万物的生态河,更是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的亲历者、见证者。今天,她用一江清水送京津,为数亿北方人民提供优质水源;明天,她将连接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共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