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缘自于盆泉。盆泉,淄河上游一个绿山碧水的村庄,载入蒲松龄《聊斋志异》,走出过大书法家高军法,培育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书画家兼内画家田东。今夏,经由光辉兄介绍,认识了高军法先生,并有缘在盆泉村某山居小聚,相见甚欢。数月以后,原本素不认识的田东大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见面了。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

时在12月12日,田东在山头的工作室二楼。外间是一色的作品陈列,水彩、油画、钢笔画、瓷画、内画。一一看过,确乎洋洋大观。步入内间,一桌仨椅,小窗阳光如缕,玻璃壶在电磁炉上冒着白气,茶盏上就有如烟的氤氲绕着盏边转圈。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

我看遍田东大师的内画、瓷画,没有先拿大篇的内书、生动的线描说事,而是说起瓷瓶上一只特鲜活的草虫,内画上那前后追逐的滚铁环的小孩。经由此处,我窥见了一个艺术家的快乐童年。

你一定上山逮过蚂蚱?我这一句话,田东大师就打开了话匣子。

  小时候,田东没少在坡里逮蚂蚱、掀蝎子。掀蝎子,刮南风就上北山,刮北风就上南山,以为是蝎子满山跑,后来知道是蝎子喝风,没风或背风时蝎子会藏在洞穴里,大风起,才出来喝风,要顺着风来的方向掀石头,一掀一个准,确实收获多。有一回上团山,掀蝎子要抓一根树根,抓到了一根长虫,和树根一样粗、一个色,凉兮兮软丁当吓得没人声一叫唤,一跳老远,把魂都险乎丢了。

田东孩提时代,虽不知博山是哪北京是哪,却不乏乡野趣味、节气物候的浸润。

这种浸润恰恰涵养了艺术家心思的细密,对生活的敏感,对艺术的热爱。这是一种功外功,每当生活物象进入大师的笔下,无时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

田东的小学在盆泉村。不用说,他不能不喜欢上画画。没有美术书,语文书上一只大鸡,成了临摹的范本,用蜡笔画来画去。凡是作业本的空白处,总是涂鸦满小鸡小狗。读初中去了北博山,接触到素描。美术老师曹叔训也寂寞,谁喜欢画画,所有课间都可以来找我学。曹老师招来了俩同学,田东是一个。开始跟着曹老师学,画圆柱体、圆锥体。没有纸,把地图册的空白反面都用来画画,画素描静物。最后画了一只菜椒,好生动的立体感!田东由此建立起自己的空间概念,越发喜欢美术。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4)

  还有一种青蚂蚱叫“过冬仙”,小而绿,能过冬。秋后初冬的时候太阳刚出来,去到山坡里,草丛格外密实厚实的地方,掀起来,往往一窝,箍茬(聚集的意思)成一堆,抱团取暖,掀了草叶子之后它们也不飞。一逮逮一窝,一塑料袋,弄回来连翅子、肠子都甭择,太小了,用水一汆,晾干,卤着吃,相当的香,比油蚂蚱好吃,油蚂蚱皮厚,味柴。“过冬仙”酥润鲜香。而夏天、秋天之际,数它们最苍,满天飞,像乱蹦的子弹,逮住它,想都别想。

那时候,盆泉博山不通车,不知道博山有个轻工美校。

初中毕业以后,田东的活动半径开始扩大,才听说博山有个山东省轻工美校。打听到轻工美校有一个美术培训班,和父亲一说,喜欢书法的父亲说,你喜欢美术,就去学学试试。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5)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6)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7)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8)

村庄总是小的,小得几乎透明。田东要上美校的消息,在盆泉村开始流传,回来探家的高军法先生,来到田东家与他对谈,乡情乡谊温暖家人,临走留下两幅墨宝“书画同源”“天道酬勤”。

  刘家庵、团山、恨虎山、猫头山等等所有山头,都留下过他和小伙伴的足迹。晌午不回家吃饭,从地里偷刨地瓜,点上柴火,烤地瓜。也烤棒子。有一回地瓜没烤熟,半生,吃坏了肚子,走不了路,小伙伴回家报信,父亲现去山上背了回来。

田东上了培训班,见了关玉林校长。关校长说,考考美校吧,文化弱一点,慢慢学。田东就认上真了,课堂上刘庆斌、杨瑞林、李谦孝老师在讲,他恨不能把老师所讲都变成煎饼吃下去。每一个午饭以后的休息时间他都用上。把食堂的桌子一抹,画画,从不回宿舍睡午觉。晚上在教室画到11点。有了素描的正规训练。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9)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0)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1)

他是这么想的,自己从农村出来,有个学习机会不容易,不能学个半学,再回农村。半年的培训结业以后,又参加一个月的考前集训。在1600多名考生中,他以综合排名前10名的成绩考取工艺美校统招生,读了4年。1998年毕业。因为是陶瓷专业,田东接触的绘画比其他专业要多,有机会跟随杨子江、高天、张德义、董建新、方益鸣等老师系统学习山水、人物、花鸟、雕塑、刻瓷。

  刚上学,骑过父亲的自行车,大梁。身高不足,右腿伸进三叉里骑,下大坡刹不住,一骨碌摔倒爬不起来。当然滚过扁皮铁环。羡慕别人的是圆铁线做的,自己的是扁铁。我说扁铁才是正宗,因这东西是小煤井往外引风的帆布风筒筒箍,必须是扁的,圆的才是冒牌货。揭开了他四十年来的疑惑。打过洋火枪。在崖头上坐过滑车,脚既是方向又是刹车。

其间到大观园,田东看到门市上摆着内画鼻烟壶,对内画产生极大兴趣。这么小巧的东西,能画那么多人物,怎么画的?对他冲击很大。毕业以后,他开始为别人加工,各种瓶子,也着手画鼻烟壶,有了人生第一笔收入。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2)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3)

在内画的钻研中,越往深处走,越感到师承和引领的重要。要行稳致远,必须进行较专业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田东结识了王光明老师,对王光明老师内画线描风格着迷,加上又是人物,更加喜欢。人物不同于山水花鸟,一个人物一个样,表情各异,造型比例必须要精准,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过这一关。这也是许多山水画家、花鸟画家难为人物画的原因之一。田东系统性地跟随王老师学习,并通过王老师不时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先生问艺。

田东跟随老师画了一段时间,人物画大有长进,同时也穿插山水。

  还有淄河摸鱼。出门就是淄河,水流清浅,冬季的时候一个水洼一个水洼,成了死湾,结了厚冰,像乳浊的璞玉。摸鱼时,选择一个水洼,砸掉大部分冰面,只保留靠近河岸的一小片,形成一个哈巴堑(半边洞穴的意思),鱼儿们为了安全,游动不太灵活的身子,纷纷跑到仅存的冰面底下。好戏来了,一网下去,就沉甸甸的。鱼忒大,太有诱惑,田东直接把棉袄袖子一绾,伸进胳膊去一抓,抓住一条鲤鱼,有二斤不少。除了鲤鱼,还有鲫鱼、草鱼、鲶鱼,都是水大的时候从石马水库(现今叫五阳湖)下来的。

继“中国内书第一人”吴建柱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光明先生将内书内画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中国画线描及长篇内书方面成为内画双绝,独步中国工艺美术界。王光明引领田东等中青年艺术家内画线描及内书的进步和发展。受益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田东的中国画线描和内书亦不断获得长进,并且在使用线描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施以恰当的色彩,让画面看上去更视觉具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4)

许多年以后,高军法再次见到田东的写生稿,甚为欣喜,挥毫写下“思睿观通”,是为无言的赏识与鼓励。

  田东父亲是乡医,家里有好多葡萄糖瓶。洗净,西红柿切粒,灌进去,橡皮盖上扎上一个个针头,便于排气,大锅煮熟,排到窗台上,年底下就是唯一的细菜。

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胡建昌先生评价说,田东的人物特征还是很突出,有王光明先生的东西,又不完全是王老师的东西。王光明是纯水墨的线描人物,有十八描的简单概括,又脱离了十八描,灵动,生动,有自己的认识和感觉。田东的线也很生动,又加上了彩色的渲染,和老师的东西有了区分。他的乡村旧居也很生动,出彩,人物在全国获奖,村居在全省获奖。他的特点就是涉猎广,水彩、钢笔画、国画,瓷画,积累丰厚,积累的结果最终还是应用在内画上。外画只是一种休息和释放、调整,像城镇里隐居已久,到山上吼两嗓子。回来以后是一种新的心境,新的投入,会出现新的提升,新的斩获。

  田东玩过一种叫“芯头”的玩具,内里是胶皮、橡胶盖之类的物体,外层缠上数层棉线,足够有弹性,当皮球来拍。收藏过糖纸、烟盒纸。赢过冰棍棒。攥着一把冰棍棒,竖在手心,散开,四不挂碍的直接捡起,压在上面的细心而利落地挑起,算赢,底下的一根稍有动弹,算输,最后以冰棍棒最多者为赢家,最考验手力和眼力的敏捷。

追随王光明老师线描人物的同时,田东也转益多师。他常常观摩高军法先生的书法,细究行笔的自由和禅意。基于自己的素描基础,跟随钢笔画大师高承传先生画钢笔画,创作出一系列有素描关系的古窑村。兼具水墨、水彩写生,进行多方面尝试,外画、内画相互推进。内画没灵感了,在外画上寻求自信,移植到内画之中,始终保持着内画的源头活水。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5)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6)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7)

画累了内画,便画陶瓷,是一种放松。陶瓷手绘,他逐渐找到感觉,开始由内画转瓷绘,开始却呆板、匠气,长期画内画放不开。内画画错了就得推倒重来,瓷画可以随心所欲,是心情上的一种放松。多方面尝试,多方面吸收,多方面学习,二十多年来金奖、银奖无数。不惑之年以后,觉着不如彻底静下来,画点东西。有和时间赛跑的感觉,时间不够使的危机感。同时他也内省,自己的内画风格不是很突出,功底不是很扎实,唯涉猎广泛,水彩,油画,钢笔画,陶瓷,光想学习,也想创新。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8)

2010年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博会,应邀去现场表演,备受赞赏。田东坦言,线条、造型能力的提升非常枯燥,要求苛刻,必须严格,必须静心,必须有毅力,越画越难。

  山上的杏、桃、山楂都摘过,还有皂角,像大扁豆,掰开一个闻闻,冷不丁一个喷嚏,呛极,开窍。那时候,皂角是用来祸害人的,呛了谁,众人一阵哄笑,赚了便宜似的。晚上就弄蝉,刚出土的蝉。白天嚼嚼麦子,嚼出面筋,用长竹竿捕蝉,知道了什么东西叫毅力。

所谓越画越难,就是不断遭遇瓶颈。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过程。敢于面对这些挑战和瓶颈,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是田东的秉性。

当内画遇到瓶颈,就出去学习,写生,画水彩、油画、钢笔画、彩绘,作为一种积极的休息和心态的调整。回归大自然,重温更宽泛的绘画语言,这是科班训练奠定的基础,重整山河,再发起新的冲击。这是传统师傅带徒弟师承模式所做不到的。成就感自来,获取新的自信,在矛盾的破与立中循环上升。线的造型能力形成,五官比例找准以后,田东尝试用油画技法赋予人物立体感。鲁派油画肖像相对薄弱,田东觉着不怵,通过手上的联系才能出来那个质感,达到一定的手上功夫,知道怎么去画。这也是轻工美校打下的根基。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19)

这是艺术的基本规律,越大的艺术家,恐怕成就越高,瓶颈更多,苦恼越大。这个现象背后,说明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可以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游刃有余,有可能说明在原地踏步。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0)

有时候,田东会以为画室以外的功夫都是无用功。固然,远离展会、评奖的尘嚣,潜心苦练手上功夫是对的。有些东西是形式的、繁琐的和不必要的,但不是全部。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每一次参展,每一次参评,都是以自己的作品去和更多更大的大师、艺术家的对话,寻求更高层次的认可与批评。要变消极为积极,不能光抱骨堆(论堆的意思)。变形式为内容,才是艺术家个人的能力。心态也舒服了,执拗也消失了。这种对话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检验自己的作品高下得失,重新规划自己的艺术方向,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完善自己的创作手法,这些成长机会是在工作室和寓室里得不到的。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1)

优秀画家、美术家都是重视写生的。家乡盆泉题材也可以进入绘画,那个咕嘟咕嘟的泉眼,那个泉水的流渠,青苔、兰草,扩展到淄河风景,溪流河坝、蒹葭蓼花、瀑布水鸟,还是原始生态。

  逮蚂蚱要到太阳照着的地方。太阳没升起来,蚂蚱都躲在草棵子深处暖和。太阳升高,温暖大地,收获后的秸秆上,裸露的大石头上,看吧,就爬满了蚂蚱,油蚂蚱,逮它也不跑,为啥?翅膀上净露水,飞也飞不动,索性不飞,太阳底下晒翅膀呢!用粗铁丝、绿蚊帐布缝成的蚂蚱网,一扣一个准,一会工夫就是一大串。一大串,两大串,拎回家,开水一掠,绿蚂蚱变成红蚂蚱,晾干收藏,年下来了客,焙上一盘,烫一壶辣酒,满屋喷香。

当传统画论吃透以后,传统技法掌握之后,不再追求泛泛的高山流水,而是特定的家乡记忆,地域故事,时代元素。传统画面引入当代社会元素,反映新农村建设时代变迁,这个艺术是与时俱进的,这才是生命,这才是生命力。所谓突破就是在最适合艺术表现的那个形式上寻求变化,用形式的突破去适应内容的更新。张路华的内画已经突围到相当的程度,艺术上也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新时代的物象、元素要进入内画。完全可以通过大量写生来实现。有学院的训练,看当代美术作品,都与时代同步,不单是传统技艺,还有当代眼光、当代发现和当代表达。所谓突破,就是找到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和别人不一样,和过去不一样,是属于自己的那个风格,铭刻着显著的艺术烙印。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2)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3)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4)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5)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6)

田东,1976年出生,45岁,是鲁派内画第五代传人里的“大哥大”,也是成就卓著者之一。2008年11月,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2017年6月获中国(青岛)工艺美术“金凤凰”金奖。政府和学术界没有忽略他对艺术的贡献,授予他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淄博市首席技师。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7)

《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何其惬意隽永,何其畅快潇洒呀!

2021年12月12日李家窑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8)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29)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0)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1)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2)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3)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4)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5)

于文杰河北美院山水画(风乎舞雩咏而归)(36)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未经授权转载者

将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