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作者:川妈 Nancy,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儿童学习记忆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儿童学习记忆方法(试试这个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

儿童学习记忆方法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Nancy

写在前面:

前几天和小伙伴们讨论选题,Nancy(妥妥的学霸,毕业于一所著名的985院校,英语硕士)分享了一个高效学习方法,她自己上学的时候在用,现在也带着自己的孩子,继续实践这个方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她提到的方法,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用,现在也带着大宝学着用。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费曼学习法”,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世纪谜题”,为啥孩子一个单词记不住,却能倒背如流所有奥特曼的名字、特征、技能?同时,帮我们解决一个“当下难题”,双减之后,孩子的作业少了,怎么保证学习效果?

Nancy的分享写的既有想法又有操作性,本来我想写的,现在可以乐得坐收渔翁之利啦~

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视频:

某高中的学生正在做核酸检测,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个男孩显得格外不同。

相比其他同学的四顾张望,他的视线一直盯着一处,原来在排队等待时,只有他在静静地看书。

据了解,这个男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

他的班主任说,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身上,看到了——“学习是一种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

确实,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在等待的碎片化时间里读书,这是真学霸无疑。我们要为男孩的自律、勤奋和努力点赞。

相比这个男孩,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类孩子,他们被称为“学神”。

就是平时看着不怎么学习,甚至还很贪玩,但考前稍微复习一下,就可以拿高分。

就像我老公(某985工科)上大学时,系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人家天天不上课,结果考前突击几天,比其他一学期都在勤勤恳恳学习的人,考得都好。

对于这类人物,一般人看了,都会感叹一句:真大神,天赋太高!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学神或学霸,要么天赋极高、不怎么努力,要么天赋不错,还特别努力。

他们的优秀和成绩,是天赋和努力的叠加,只不过各自比重不同罢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抛开天赋和努力,这一点也非常关键

我不否认,学神和学霸的资质(智商)都不差。

但他们看上去毫不费力的背后,除了高天赋之外,还有好的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更多地渗透在学习的细节中,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察觉。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学习时间短、考试成绩好时,就会很自然地认为,那是因为他聪明。

就像撒贝宁,就曾说过自己上学时,很快就能把书背下来,这主要得益于他的“照相机记忆”。

当然,撒贝宁拥有“照相机记忆”也算是一种天赋,毕竟他不需要付出努力和学习,就自带加持功能。

但类似这样的记忆方法,普通人也是可以习得的。

如果我们去看那些顶级学霸,比如考上清北交复或者海外常青藤的孩子,他们有天赋(智商),也足够努力。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

越是成绩好的孩子,他的综合实力越强。换句话说,天赋、努力、方法,这几项不能说全部是顶尖的,但每一项都不弱、且有一项很突出。

所以,不要轻易地就将“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轻飘飘地归结于基因好、天生聪明。

而且,极具天赋的人真的凤毛麟角。

就像最近疯狂刷屏的北大数学系扫地僧——韦东奕,几年、几十年才出这样一个奇才。

而且,即便拥有超高天赋,韦东奕也依旧在研究、演算,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从未止步不前。

对我们来说,孩子成为韦东奕的几率太渺小。

但,没有极高的天赋,也不能阻止我们的孩子走向优秀。

因为,现实中更多优秀的孩子,靠的不是天赋异禀(无法改变),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因素,后天可以改变和培养)。

不管怎么学,就是记!不!住!

不管是我们自己学习的时候,还是现在带娃学,所有人都绕不开一个问题:看了半天,就是记不住。

不仅语文、英语这样的学科,就算是数学,也需要记忆公式、定理,不然没办法解题。

从很大程度上说,学习其实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不管学什么,都要做到先记住~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人,不管是我们这一代,还是孩子这一代,都栽在了“记忆”这一关上。

误区1:反复看书,不断重复

我自己是文科生,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细碎的知识点,需要学习、整理和记忆。

很多人觉得,想要学好文科很简单,背就完了。但实际上,背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高中时代,每天早自习,做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拿着课本大声念、大声读。

那时候,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最清醒的时候,一定要多记多看”。

所以,大家都铆足了劲地读、念、看,效果却没有那么好。我身边的一个同学,就是每天从早到晚地看书、念书,感觉书都要翻烂了。

从努力程度上看,她真的可以了。但考试成绩出来,却总是不理想,一直在中游。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单纯的大声读,其实就是机械记忆。这样反复读、反复背,只能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更关键的是,大脑记忆是一个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反复看书、读书(rereading),是一直往脑袋里装,却从来没有“提取”,没有往外拿。

这就好比我们把衣服收拾整齐放进衣柜,但等到拿衣服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那一件。

美国医学协会(AMA)2016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被动的重复阅读,对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误区2:执着于划重点

除了反复翻书、看书外,还有一个我们常用却不高效的学习记忆法——划重点(highlighting)。

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用荧光笔在书上标重点。你会发现,他们的书被各种颜色,画得花花绿绿的。

先不说这满篇的标记,基本上就没了重点。

光从记忆的角度看,荧光笔标注、划重点,这跟反复看书背书,没有大差异,都是在不断存储,却没有输出。

所以,这种方法也不高效。

估计有人会反驳说,我从小到大一直都用这个方法,也顺利考上了好大学,学习效率和成果都很高。

确实,当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时,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毕竟古人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但是,有用和高效是两个概念。

从本质上看,反复看书、划重点,都是一种被动学习(passive review)。

一项研究发现:

划重点,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不明显,更重要的是,还会降低和影响学习者对需要推理的知识的学习。

主动回忆,最高效的学习法之一

相比反复看、划重点,主动回忆法更高效。

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很多人都用过,只是不自知。

这里举个例子:

小时候背单词,你是一直读一直默背,还是拿一张纸盖住单词,看中文想英文,或者盖住中文,看英文回忆中文?

如果是后者,那么恭喜你,你一直在用主动回忆的方法。

主动回忆法,英文叫active recall,也有人翻译为积极回忆法。

它的优势在于当你学习或看书之后,合上书,通过回忆来提取知识,看看自己能够想起来多少。

如果遇到卡壳的地方,可以翻开书去看。如此反复多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记忆。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自我测试,就是通过不断提取大脑中的知识点,从而加强对它们的记忆。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对记忆的提取。

当然,主动回忆法,也是被众多实验证明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实验1

课后练习,提高成绩10%-15%

研究人员邀请学生们进行一个话题的学习,之后对他们进行了测试。

一组学生,用他们平时的方法学习,结果显示,在测试中,学生们的正确率在30-50%之间。

另一组学生,也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安排了一个小练习。之后在同一时间,这组学生也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第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比第一组高出10-15%,即便最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也比第一组强10%。

实验2

主动回忆,正确率提高30%

研究人员同样邀请了2组学生:

  • 第一组学生用“主动回忆法”,学习后,主动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 第二组学生用其他方法(重复阅读、划重点)学习同一内容。

    这次学习的内容,不仅涉及记忆,更涉及到对概念的理解。

    一周之后,两组学生同时参加测试,发现:第一组(主动回忆)的正确率在60%;第二组的正确率为30%。

    实验3

    主动回忆比看四遍书,更高效

    研究人员邀请了4组学生:

  • 第一组被要求看一遍学习资料;

  • 第二组,被要求反复看四遍学习资料;

  • 第三组看资料时,可以画思维导图做笔记;

  • 第四组,看完资料后,用主动回忆法,进行自我回忆和测试。

    一周后,大家进行了考试,结果发现:

    第一组正确率30%;第二组50%;第三组40%;第四组70%。

    换句话说,主动回忆组只因为在学习后进行了主动回忆,就比看四遍书的正确率高出20%。

    这么说吧,在我看来,主动回忆法是和费曼学习法比肩的高效学习法,也是适合所有人的学习方法。

    知难行易,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引导

    任何方法,都是学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尤其是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引导起来,是非常需要耐心和方式方法的。

    毕竟,我们当年使用“积极回忆法”,大多是在初高中的时候,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就是觉得这个方法有效果,也适合自己,所以就一直在用。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大多还在上小学,甚至有的还在上幼儿园,“积极回忆法”只能靠父母直接传授、引导给他。

    虽然方法一样,但因为获得的方式不同,一个是自己摸索,一个是直接传授,所以孩子不一定会特别接纳或者珍惜。

    加上年龄都普遍偏小,在使用“积极回忆法”时,家长要多提醒、多引导,同时做好中途断档、长期坚持的准备。

    年龄小的孩子:复述/做练习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般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我比较推荐复述、做练习的方式。

    这也是我自己带娃学习和启蒙中,经常会用到的。

    比如,我带娃读英语分级,就经常会在阅读后,进行复述(retell)。

    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用的方法也比较老套。

    遇到不熟练的句型或者难一点的单词,就是一遍一遍地反复读。

    但是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尤其是孩子比较小,反复看、读,对他来说太枯燥了。

    后来,偶然的一次,我们正好读了一个故事,我就说不如试一下复述(retell)。

    起初我的想法是,让孩子复述故事,一来,可以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读懂故事内容(我一般不要他翻译的);二来,又可以锻炼语言组织能力、练习口语。

    但让我意外的是,复述带来的效果,是翻倍的!

    刚开始复述,为了更容易上手

    会通过画或者关键词给一些提示

    你会发现,他在复述的过程中,并没有死记硬背(读一遍也背不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关键词和关键情节串联了起来。

    虽然,语法上会有混乱(单复数、时态),但这并不影响他讲故事的热情。

    这里插一句:我一直觉得,启蒙期间能够大量阅读、开口主动说、积累听力词汇和视觉词,就已经很好了(我自己的标准是这样)。

    同时,通过复述,他很容易就记住第一次学的词(有些还比较难),这样的效果比反复读同一个单词和句子更快、更好。

    更赞的是,我发现通过复述记忆,学到的单词和句型,基本上也不会轻易忘记。

    尝到了甜头之后,我又把复述的方法,用在了学习古诗上。

    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在睡前做的事,基本上都是让孩子复述。

    只不过那会是讲每天发生的事,孩子就一直很感兴趣。偶尔大人讲错了,小朋友还会给我们纠正。

    后来再大一点,上了幼儿园,偶尔会学一首古诗。

    我们就会利用睡前的时间,一起回忆一下:背一背诗歌;讲一讲诗歌的大意;偶尔还会说一说关于这首诗或者诗人的小故事。

    孩子不但不觉得是负担,反而很喜欢。

    其实,我当初用“复述”的方法带孩子读分级、背古诗,也只是觉得这个方法自己上学的时候用过,对孩子来说也适合就用了。

    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主动回忆法”,不禁感慨,原来自己一直在用这么牛的方法,非常激动。

    对于小孩子,除了复述之外,也可以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小练习

    比如读分级,可以做分级之后的配套练习;学数学,可以多做一些同类型的试题。

    不管是连线、填空、判断、选择,形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通过练习做巩固,增加主动回忆的环节。

    当然,也可以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大孩子可以自问自答)。

    拿分级阅读来说,一本读完之后,我会根据文章的内容,问3类问题:

  • 主旨题——这篇文章和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 细节题——一些比较难的地方,或者涉及生单词的地方,都会变成问题提问

  • 开放题——你有什么想法

    这些问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孩子主动回忆,才能做大的题目。

    年龄大的孩子:画导图

    对于大孩子,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建议采用画导图的方式。

    相比边看边画,主动回忆法要求孩子们在学习完内容后,把书合起来,默默地画。

    如果可以画出来,说明这些内容你已经掌握了。

    我记得我以前高中的时候,就经常画类似的导图。把每一课、每一张的导图都画出来,再填补关键词。

    图画好了,基本上书的内容也回忆复习完了,根本不用背,就能记得很清楚。

    今天的方法,看着很简单,但实践起来还是需要结合自家娃的特点,运用爸妈的智慧,找到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案。

    我已经看到效果了,你确定不带娃试试看吗?

    川妈说说

    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学期过大半,大宝没考过一场试,原来的单元测试全都改成了一般练习,老师只判对错,不给分数,更没有排名(本来也没有);没有任何课外辅导班、托管班,纯靠他自己学习、我们必要时指导;几乎不熬夜,最晚9点半上床......各方面减得特别到位。

    在最容易滑坡的三年级,老师和我们都发现,他反而比之前进步了。不但是学习结果,更是态度和习惯。这让我更加坚定想法:鸡娃,靠的不是拉长学习时间,而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找对路子、用好方法。更何况,学习不是孩子的全部,童年、少年、青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他们更需要体味生活的滋味。

    而只有慢下来,才能看到沿途的风景。

    拓展阅读

    比思维导图还好用的记笔记方式,简单、高效、快让孩子学起来!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