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11日电(记者朱翃 有之炘)当音乐响起的时候,王亚男的舞姿跟随节奏变换,充满力量感,配上她甜美的笑容,十分有感染力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她的左腿是安装的义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心中的小翅膀 心中有翅膀起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心中的小翅膀 心中有翅膀起舞

心中的小翅膀 心中有翅膀起舞

新华社上海9月11日电(记者朱翃 有之炘)当音乐响起的时候,王亚男的舞姿跟随节奏变换,充满力量感,配上她甜美的笑容,十分有感染力。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她的左腿是安装的义肢。

“从小我就爱唱爱跳,向往站到舞台上,表演给大家看。”王亚男没有想到的是,她再次“起舞”的舞台,是残奥会坐式女排的比赛场地,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她和队友们的身上。

2008年,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年仅17岁的王亚男遭遇截肢,也让她失去了成为舞者登台表演的机会。“车祸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死了一样。”性格倔强的王亚男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曾陷入迷茫和绝望,直到坐式排球运动重新点亮她的人生。

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王亚男前往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学习坐式排球,成为一名残疾人坐式排球运动员。

起源于1956年的坐式排球,是排球与坐式球的结合体。该项目的一个重要规则是球员必须坐着移动和击球,躯干(臀部)不能离开地面。坐式排球运动员们每天需要练习近千次垫球、传球、拦网,无数次用手臂移动身躯,手掌磨破是常态。

“刚来的时候,就是对着墙壁练习传球、垫球,学着在地板上用手支撑着移动。因为一直在地上磨来磨去,一时间手部、臀部磨得都是水泡。当时确实是有一点想退缩。”王亚男也曾打过退堂鼓,但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既然来了,那就不能回头,“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爬,也要爬下去。”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濒临崩溃的咬牙坚持,仅用2年时间,她就从“菜鸟”成长为坐式女排国家队的一员。坐式女排国家队主教练徐慧敏说:“进入国家队一般需要训练7年以上,而王亚男仅用了2年,她之所以能在全国16支代表队、100多名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参加伦敦残奥会,并成长为国家队的主攻手,是因为她的实力和对坐式排球的痴心热爱。”

东京残奥会是王亚男第3次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中国队经过一系列的鏖战,最终拿下一枚宝贵的银牌。

徐慧敏说:“健全人的比赛或者训练可以利用很多身体的优势来发挥,但非健全人只能利用有限的条件。训练是很难的,特别是移动,还有扣球和发球时的发力,种种技术和健全人排球有很大的区别。”

和中国女排一样,女子坐式排球队的运动员有着坚韧的意志与力量,从2004年的雅典到2021年的东京,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顽强拼搏,一路成长为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也是屡屡为国争光的荣誉之师。

除了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坐式女排运动员们也团结友爱。参加此次东京残奥会的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有12名队员,王亚男是球队的生活队长,每次训练结束,都是她带领大家做拉伸。因为特别会照顾人,很多年轻队员亲切地称她为“王姨”,她们也常互相打趣,互相鼓励,在枯燥和难熬的训练时光里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是此次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理念,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翅膀,只要鼓起勇气,就能展翅高飞。残奥会为残疾人运动员插上了梦想的双翅,在这个舞台上,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展翅翱翔。

从2012年至今,王亚男与队友们先后赴英、美等国参加比赛,多次斩获冠军,她本人还获得了“世界最佳防守运动员”等多项荣誉。

中国坐式女排队的成功不仅来自球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在她们背后,中国不断完善的残疾人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成为她们逆风飞翔的强大助力。

残奥会不仅是竞技赛事的盛会,它也传递着对生命力量无差别的敬畏,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以及对于他们生存状况、生活权利的人性关怀。只有一个良善、包容和温暖的社会,才能让残疾人群体在其中迸发向上生长的力量。而这些,中国做到了。

9月5日晚,东京残奥会的圣火熄灭,但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却永远闪亮,社会温暖的庇护和坚实的支持保障为他们的飞翔保驾护航。相约巴黎,他们将为世界奉献新的精彩和感动。(实习生林晓晖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