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龄怎么算的(古代的人都是怎么计算年岁的)(1)

图片:日本画家@斉藤和 (kazu saito)

在商朝的古人,发现木星绕行天空一周大概需要 12 年(实际上为 11.86 年),他们就把天空分成 12 等份,木星走过一份就代表着过去了一年。

天空中分成的 12 等份都有各自对应的十分古雅的名字,分别是:星纪、玄枵、娵訾(jūzī)、降(xiáng)娄、大梁、实沈(chén)、鹑(chún)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这些区域也称为「星次」。

古人还把天穹一分为四,称为「四象」,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东方青龙。每一象都分为七个区域,也就有了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角、亢、氐(dǐ)、房、心、尾、箕。

把十二星次中每三个星次分为一组,共四组,可以与四象对应起来。每一象中的三个星次,中间的星次对应三个星宿,左右两边分别对应两个星宿。

这就把十二星次、四象和二十八星宿对应了起来。它们具体的对应关系为:

北方玄武:星纪(斗、牛)、玄枵(女、虚、危)、娵訾(室、壁)

西方白虎:降娄(奎、娄)、大梁(胃、昂、毕)、实沈(觜、参)

南方朱雀:鹑首(井、鬼)、鹑火(柳、星、张)、鹑尾(翼、轸)

东方青龙:寿星(角、亢)、大火(氐、房、心)、析木(尾、箕)

西方也有类似的黄道十二宫: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处女宫、天秤宫、天蝎宫、射手宫、摩羯宫、水瓶宫、双鱼宫。

为了更好地记录时间,古人自己「创造」出了一颗名为「太岁」的星星,这颗行星绕行天空一周刚刚好是 12 年,并且与木星的运行方向相反,木星在天上跑,太岁在地下跑。人们把天上木星看为阳,叫做「天干」,地上太岁看为阴,叫做「地支」,进行阴阳二分。

天干有 10 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 12 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与地支相互循环搭配,那么就会出现每 60 年一个循环,叫作一个「甲子」。

太岁也有十二星次: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chányān)、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太岁的十二星次与十二地支也一一对应,称为「岁阴」,另外还有十个岁阳和十个天干对应。

十个岁阳:阏逄(páng)、旃(zhān)蒙、柔兆、强圉(yǔ)、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这一整个计算年份的纪年方式,就是「太岁纪年」。为了方便对照,现在我们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写下来:

十天干:阏逄(甲)、旃蒙(乙)、柔兆(丙)、强圉(丁)、著雍(戊)、屠维(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阳(癸)

十二地支:困敦(子)、赤奋若(丑)、摄提格(寅)、单阏(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协洽(未)、涒滩(申)、作噩(酉)、阉茂(戊)、大渊献(亥)

资治通鉴全书的第一句是:「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其中「著雍摄提格」对应的干支年就是「戊寅年」,「玄黓困敦」对应的干支年就是「壬子年」。

首先公元前 1 年是庚申年,那么往前的公元 2 年就是己未年,算到壬子年就是公元前 369 年,戊寅年就是公元前 403 年。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开始于公元前 403 年,终止于公元前 369 年,总共 35 年。」

古代的时候,没有光污染,到了晚上没有月亮的时候,整个星空和银河就挂在天空上,各种星座清晰可见。当整个宇宙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时候,人会感觉到自己十分渺小,感觉自己的一生在这宇宙中几百亿年中完完全全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种尺度上,或许会感觉人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整个人类的一生也毫无意义。

但是古人夜观天象,就可以知道哪一颗是木星,并且还发现其运行周期是 12 年,并且根据发明了太岁纪年,把各种星座对应起来。而同样远在西方的人类,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并且也发明了十二星座对应起来。这种无中生有,就是人类的意义。

而我们生在当代,遥想以前的人,看着不同时期的同一片星空,似乎穿越到过去,与当时的古人有了一种神奇的对话感。

人的一生,就应该找机会去看看大山、大海、江河、星空,人类并不伟大,人在世上如此短暂,应该让自己去感受更为宏大的事物,才能意识到自己是渺小的,无论如何能力都有限,才能更好地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参考:《资治通鉴》熊逸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