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根本不是赵括与白起,而是秦王与赵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长平之战赵括和白起对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长平之战赵括和白起对比(这场战争的主角根本不是赵括与白起)

长平之战赵括和白起对比

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根本不是赵括与白起,而是秦王与赵王

长平之战,赵军失败是主帅的无能,秦赵能相持在长平三年依托的是丹水防线,白起派出少量兵力打丹水防线,受挫,赵括可能携带了赵王快速结束战争的意愿或者个人原因,竟全军出击,主动越过丹水防线,追击败北的秦军,秦军诈败,诱敌深入。赵军追到秦军壁垒,打不下,白起的伏兵切断赵军的归路,秦王亲往河内赐爵于民,动员河内15以上的男子奔赴战场,切断长平与邯郸的联系,赵军回不去又没粮草,被围困在山谷。兵仙韩信可不会这样,轻敌短视,任敌人调动。

其次,名将之间的对决,多半是拼内功决定胜负的,比如司马懿对诸葛亮,王翦对李牧,廉颇对白起,田单对乐毅,当双方都达到知己知彼,未虑胜先虑败的境界后,比拼的就是硬实力了。显然,韩信,白起都是这一层次的将领,结局还是秦胜赵败。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是事实,要是赵国国力强于秦国 就不会犹豫是否接手上党了,上党的战略位置很重要,要是赵国国力强于秦国 就不会向其他国家求援了要是赵国耗得过秦国 就不会临阵换将了,我一直认为秦国的离间计无法动摇一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的主将,最大可能是赵国耗不起了。

再者,楚齐同盟实力远胜于秦韩魏同盟,楚国分兵二路一路围韩一路攻秦,齐国则率泗上军队牵制韩魏主力。秦国被楚国牵制,魏国被齐国牵制,韩国一旦顶不住就会反水,从而使秦魏遭受重创。怎么看这都是明面上楚齐胜势。接着就是秦樗里疾出兵韩国,解围救韩,由韩入楚,夹击破楚军于汉中,再赴魏境,击败名将匡章率领的齐军,甚至又出击燕国,避免燕干涉战争。这叫以力破巧,布局再精妙,战场上也没人说得准。没打之前,楚国那可是明面第一,齐匡章也是天下名将。

白起厉害但是白起是杀人果断,他的军事能力是军队里培养起来的经验。打的赢没败过但是战损也挺高,好在秦的国力支撑得起来。韩信就不一样了天生的军事家,在指挥45万以战斗力著称的赵军那家伙啧啧啧。韩信战绩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赵军胡服骑射以后的战斗力也不用怀疑,强强联合几乎没意外。韩信用兵不仅多多益善,而且算无遗策,我认为林帅的指挥风格与韩信类,不为不胜之战,不谋不成之功;若跟这样的对手弈棋,步步在人家算计之内,赵括比不了。

长平之战已经上升到国家实力和智慧的比拼,战争的发展超出两国的预想,秦王的战略判断和决心远高于赵王,战争之外政治、外交各种手段都用上了,赵国的各种自救办法都被秦国堵上了,赵王等于被秦王牵着鼻子用了赵括,而秦王藏到最后才亮出大招白起,赢稷才是那个掌控全局指挥的人,换谁来执行决战结果都一样。另外,秦国为什么偷偷把王龁换成了白起,还要严密封锁消息?战场的变数太大,不是凭国力就能决定一切的,如果国力能决定所有战争的胜败,那绝大多数战争都不用打了。

你猜不换白起,或者赵括知道对面是白起的话,长平之战的结果会不会不同?我认为,赵括的战术安排可能是针对王龁的,但对面却偷偷换成了白起。在我的认知里,韩信的水平一定是比赵括高的,而且是高很多的那种。当然,肯定也是比我高很多,无限高的那种。所以我很难设想韩信会怎么用兵,毕竟扪心自问一下,我是万万难以想出类似背水一战那种策略的。但是在我看来,长平之战,赵国换下廉颇以前,并没有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秦国一样快要撑不住了,否则秦国玩什么反间计呢?

总的来讲,即使韩信代替赵括,赵国仍然会输,因为这场战争的主角根本不是赵括与白起,而是秦王与赵王。这个战争基本 上是谁先动谁就输,这一点,大家心里面都很清楚。本质上就是比狠,看赵王和秦王哪一个更狠。这个狠,指的是对老百姓的狠。因为要养前线的几十万将士,就要老百姓去吃树皮。赵国人对赵王说,赵国老百姓都吃树皮了呀,赵王说,我不能忍;秦国人对秦王说,秦国百姓都吃树皮了呀,秦王说,还可以吃草,于是赵国先动,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