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1)

三分天下诸葛亮,诸葛亮的故事广为流传三人当中名气最大,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凭借诸葛亮的《隆中对》先取荆州后取益州三分天下,后来刘备称帝如果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也许蜀汉国力不会那么薄弱,即使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也都是无功而返最后病逝五丈原,不得不说诸葛亮把刘备一个打游击的草根族扶持到三分天下实属不易,诸葛亮功不可没。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2)

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谋士智囊,先后帮助朱元璋击溃陈友谅打垮张士诚最后灭了元朝,刘伯温可称为张良在世,诸葛孔明再生,并且在朱元璋建明朝以后还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刘伯温功不可没,诸葛亮与刘伯温两个人经常被拿出来做比较,因为两个人通天文晓地理都有一定功绩,那么这两个人谁厉害一些呢?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3)

其实按照功劳来说还是刘伯温厉害一些,毕竟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而诸葛亮到最后也不过三分天下,但是论权力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总揽大权,论地位诸葛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伯温到最后不过就是一个伯爵罢了,所以两个人各有千秋吧,但是这两个人厉害是一定得了,那么黑衣宰相姚广孝其实更厉害一些。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4)

因为诸葛亮与刘伯温都是在乱世之中辅佐君主打天下的,这时候天下大乱看似没机会实则处处有机会,可是姚广孝则不同,他是在盛世当中劝朱棣谋反,朱棣又是一个不安分的王爷,两个人一拍即合就这么愉快的发动了靖难之役,没想到最后还成功了,盛世造反的成本高难度大姚广孝依旧成功了,纵观姚广孝的一生,就是为了造反而造反,这样的人真是主大乱之人哪,那么姚广孝为什么如此呢?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5)

姚广孝十四岁就出家了,为什么出家呢?因为当时还是蒙古人统治天下,汉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太难了,但是蒙古人喜欢礼佛拜佛并且礼遇僧人,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姚广孝就这么曲线救国当和尚去了,人家当和尚学佛法姚广孝当和尚学阴阳术数,小小年纪的姚广孝就如此与众不同,后来长大以后的姚广孝朋友故交遍天下,这时候姚广孝还看不出有什么野心。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6)

后来朱元璋设僧衣僧官让学识得僧人前来应试,姚广孝就这么来了,虽然没做成个官但是好歹也是新朝廷的人了,在后来朱元璋就让这些僧人前去这些藩王的府邸为自己儿子祈福,姚广孝就选择了不安分的朱棣,一见面就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两个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每日都交谈甚晚哪,当朱允炆举起削藩大旗以后,朱棣在姚广孝的劝说下谋反了,最后还成功了,朱棣成功也代表姚广孝今生事业成功了,其实从姚广孝当和尚却学阴阳术数来看,姚广孝虽然看似出世实则入世很深,遇见朱棣大展身手以后姚广孝消停了,但是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7)

据说姚广孝也曾衣锦还乡,一路上县官们夹道欢迎马屁拍的直响,但是回家的姚广孝却吃了闭门羹,自己的亲姐姐不给自己开门,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绝交,还说什么“和尚误矣”,这时候姚广孝才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至此心灰意冷,拒绝朱棣一切赏赐,所谓的功名利禄犹如浮云,姚广孝才二次出世算是彻底心死。

三分诸葛亮一统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8)

为什么称姚广孝为黑衣宰相呢?黑衣是和尚的意思,宰相是在说姚广孝的才能,黑衣宰相是形容姚广孝一肚子阴谋论,这些计谋见不得光,与诸葛亮刘伯温不一样,姚广孝是阴谋家,但是这三个人里面谁最厉害呢?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哪,还是姚广孝更胜一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