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从这句话里,我们了解到一个男人在事业上想要取得成功,那么,必定和他身后的女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还有许多难言的无奈,甚至是凄凉。

苏武牧羊拿的是什么(苏武牧羊回国后)(1)

有一部歌剧,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一个美丽的日本女孩,她的名字叫巧巧桑,她遇到了一位美国军官。没过多久,巧巧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位军官,于是,向他表白。军官同意了,他们结婚并生了一个男孩。后来,美国军官回国了,但巧巧桑却没有改嫁,仍然带着这个男孩一起等待着她的丈夫。

多年以后,军官带着他的新欢一起回来,这让巧巧桑非常绝望。但是,更令巧巧桑更加无法接受的是,这个军官要把他们的儿子带走,只留下巧巧桑一人。巧巧桑的爱情梦破灭了,最终,她选择了自杀,给后人留下了这个凄美的故事。

看了这个歌剧,还是觉得这些伤心的事情只会发生在美国人身上,只会发生在那些道德不高尚的男人身上。可是,现实却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苏武牧羊拿的是什么(苏武牧羊回国后)(2)

某一天,笔者发现汉朝也有一版这样的故事,留在了历史之中很少被人提及。苏武是跻身中华民族三大名人排行榜之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虽位居榜末,但是,他绝对是一个令人崇敬的成功男人。单单一则“苏武牧羊”的故事,便让他誉满天下、名扬千秋。

汉朝的汉宣帝从民间回到朝廷,登上了大位,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其中,对一位老臣的赏赐特别丰厚,他就是在匈奴放羊十九年、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后人无比感动的英雄苏武。苏武在匈奴那里吃遍苦头,终于熬到了回国的一天。

得到了赏赐后,苏武没有留下任何赏赐,一转手将赏赐都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和朋友,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八十岁了。在出使西域之前,他的儿子因卷入一场朝廷变被杀,使得他早早成为了孤家寡人。现在,能够回到故乡,他已经感到非常满足,那些赏赐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用,还是给那些有需要的亲戚吧。

但是,回到中原的苏武明显有些闷闷不乐,他在想什么呢?难道是在匈奴坚守的时光?或者是那片无边无际的荒漠?或者是贝加尔湖的严寒酷暑?还是与李陵的告别?很明显,苏武想起了一位女子。她是一位勇敢的匈奴女子,陪伴了苏武很多年,甚至,还为苏武生下了一个儿子。

苏武牧羊拿的是什么(苏武牧羊回国后)(3)

那时候,苏武知道有回国的机会,便义无反顾地走了,没有顾及到这个女子和孩子的感受。而现在,苏武开始想念起他们了,那毕竟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呀。可是,那个女子是匈奴人,国内怎么会接受一位匈奴女人在中原居住呢?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把孩子带回中原。

苏武想去接孩子,但不敢直接去找皇帝说这个事情,于是,他通过其他大臣传达。那个孩子的名字叫苏通国。苏武刚刚与这个孩子联系过,他希望皇帝能帮他把孩子接回来,让他的晚年有些盼头。汉宣帝同情苏武,于是,同意了他的要求,派出使臣去匈奴,然后,用钱财换回了苏通国,并给了他一个官职。

苏武父子可以团聚了,他们确实很开心,但是,他的妻子呢?这个匈奴女子后来怎样了,是不是早就在失望中死去了,若是没死她该怎么过活?对于这一点,史书中没有记载,也不会记载,毕竟,那只是一个外族女子。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暂且认为苏武接走孩子的时候这个女子还健在,那么,这个女子先是失去丈夫,后来,又失去了儿子,不知道她的晚年是否痛苦,或者她已经改嫁忘了这件事。

苏武牧羊拿的是什么(苏武牧羊回国后)(4)

一般来说,匈奴女子不会像中原女子一样讲究贞洁,她们会重新婚配,重新过活,所以,那个匈奴女子很可能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可是,在苏武离去的时候,她的身边只有一个儿子,可能年纪也不轻了,便不想再钟情于别人。后来,苏武派人将她唯一的儿子也抢走了,这女子肯定伤心欲绝。苏武对得起大汉朝,但是,他唯一对不起的却是那个在艰难岁月中陪伴他的女子,那个他回到中原后还一直念叨的女子。

这位被历史遗忘在异乡女子,没有人会记得她的忧伤,大家只会记得苏武的家国情怀。但是,不管是记得还是忘记,这位女子都曾经用自己的方式,抚慰着那个流落异乡孤独的男人。苏武虽然靠着他的坚强意志活了下去,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女子的抚慰,他不可能活得那么好,最终,还顺利回到了祖国。

可以说,苏武在异乡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些都是这个女子带给他的,她也成为了苏武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武牧羊拿的是什么(苏武牧羊回国后)(5)

然而,不是所有的汉族男子都那么绝情。

在苏武的那个时代,还有一个张骞,他也被匈奴留了下来住了十多年。张骞在匈奴也娶了一位匈奴女子,后来,张骞艰辛地回到了中原,还将他的匈奴妻子带了回来。既没有辜负国家,又没有辜负爱情,张骞确实做得很好。似乎我们应该向张骞学习,将自己的爱情留住。

可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又怎能要求年迈的苏武也那样做呢?

参考资料:

【《汉书·卷五十四》、《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后汉书·西域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