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瞿云 贺子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沅陵四月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沅陵四月天(沅陵辰河看龙腾)

沅陵四月天

来源:【华声在线】

瞿云 贺子平

世界上或许没有几个地方,能像沅陵这样几千年如一日痴迷、疯狂于赛龙舟。龙舟在沅酉河畔,在沅陵这个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奔腾了几千年。到今天,早已随着历史的堆积,沉淀为一种深刻的龙舟文化,这种文化又转化为奋斗不息、抗争不懈的英勇气质。

沅陵,中国传统龙舟之乡

苍茫辽阔的武陵山脉,生生不息的辰河水,赋予沅陵太多的灵气。追溯历史,沅陵独特的龙舟文化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沅陵龙舟赛是为纪念苗族先祖盘瓠而设。相传五千多年前,帝喾驸马盘瓠,携帝喾之女辛女落户沅陵半溪,在此繁衍后代,开拓文明。他死后,子孙们为寻回他的灵魂,划着彩舟,满江游弋招魂,演变成祭祖习俗。沅陵苗族流传了上千年的《漫水神歌》中就这样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屈原在《湘君》等诗中也形象地描述了沅陵龙舟的气势,“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龙舟,也是荆楚遗存至今最古老的一种巫祭习俗。沅陵龙舟赛,就是这种习俗的再现,是远古荆楚巫祭活动的活化石。明代学者、礼部右侍郎薛瑄在出使辰州监银场时,观看了沅陵龙舟赛后写诗说:“五溪五月当五日,时俗犹存旧楚风。角黍堆盘人送玉,龙舟叠鼓水摇空。”

龙舟之于楚,不仅仅是一种横渡江河的工具,更是巫师用来通联神龟的法器。用龙舟祭祀神鬼,早在战国时期,沅湘之间就非常普及了。屈原在流放沅湘之时,对这种仪式进行了系统挖掘和整理,编辑成《九歌》,流芳百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沙子弹库楚墓发掘出的《人物御龙帛画》,则用绘画的形式,将这种仪式的活动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沅陵七甲坪镇傩戏《划船》,开篇便是:“神船神船,请神下凡。男保清吉,女保平安。神船进门来,添喜又添财。一声金锣响,引出八仙来。”这就是沅陵龙舟巫祭的最直接的诠释。

沅陵龙舟,要用全部的心灵去看

到沅陵看龙舟,仅用眼睛是不够的,要用心,要用全部的心灵去看。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古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了,船迷们成群结队地回忆去年大赛之余味,预测今年大赛之前景,往往争得面红耳赤。那些心宽体胖的胡子们更是以“龙舟通”自居,他们坐在茶馆酒楼,一个个口若悬河,回味着当年如何一个抽艄力挽狂澜,如何成为“无敌龙舟”,兴致之高,五杯浓茶还不能奉陪到底,外地人总说:“沅陵人额外一条经。”

在众多的龙舟经里,“偷料”只怕是沅陵人多出来的一条经。沅陵俗语有云:“龙舟料要偷,十赛赢九头。”偷的料灵,买的料笨,龙舟要灵不要笨。因此,每逢端阳时节,汉子们便纷纷结伴,敲锣打鼓地去偷料,有时刚偷得的料又被别人偷走,大家便在这种热闹中不厌其烦。

五月初,各村的码头上,都聚集着一群扛着桡片的划手,由几十年船龄的胡子们调配位置,叫做“清桡”。龙舟划手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头桡、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艄公”。每个部分要求都不同,头桡讲究跪劲、腰劲,还要能竖“阳雀”(倒立);前羊角(船头的划手)讲究拉劲,后羊角(船尾的划手)讲究推劲等等。所以,被胡子们点作引水(全船划手的楷模、引导)的则神气十足,被点作后羊角的不卑不亢,被点作鼓仓(鼓手)的当然有点不开心了。龙舟一次又一次试划,每划一次,划手都有可能调动位置或者换人,于是在“清桡”的时候,每个人都使出十二分劲头来。

除试水外,龙舟还要去城里“抢红”。到大赛前夕,沅陵人便大发慷慨之气。除了给龙舟捐款外,还要去商店买回红布、鞭炮、香烟。他们将荣誉和希望寄托在“红”上,如果龙舟赢了比赛,自觉有一份功劳,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动几回,倘若输了,只好少出去露面。

终于等到赛龙舟的时节了。五月初五到十一,沅陵龙舟广场,沅水河畔,鼓如雷,烟似云,吼声破山门,赤、橙、黄、绿、蓝、白各色龙船汇集。50余支船队,3000余名运动员,20余万观众,激荡和沸腾了五月的辰河,“群龙闹江”的场景恰似百万雄师过大江。

沅水两岸,到处都是“赏红”的人,到处都是“抢红”的船。赏红者看到自己的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便挥篙摇红。龙船得到信号,飞一般地划向岸边,询问赏红的有何要求。有的就直接将“红”送上,有的则一定要“抢红”,要来一次、两次、三次表演赛后,才点燃爆竹。划头的一手夺下红绸,包在头上,像戴起一顶皇冠,续而又去“抢”另一条红。直到将全船人的头上,桡片上,甚至整个船身都缠上了红,方才罢休。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龙舟赛。无论城里的儿童,还是乡里的孩子,纷纷用油纸、竹篾、彩旗和滑轮,纺织起他们心中的“中国龙”。在操场、广场,“小龙人”们也各自挥动手中的大蒲扇,一扇一扇地让自己的纸龙船飞速冲向终点。竞赛激烈,趣味横生,氛围浓厚。

龙舟竞渡,一席文化盛宴

沅、酉二水汤汤流淌,近年来,沅陵龙舟划出了沅陵,冲出了湖南,走向了世界。

2002年10月,沅陵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并指定沅陵为全国传统龙舟大赛赛场。2011年5月,沅陵传统龙舟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沅陵龙舟赛被誉为“当代农民最大的体育盛会”。

龙舟竞渡在沅陵已从一种单纯的地方民俗,发展成为一种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的竞技性运动,一项热闹非凡的盛会。

2002年6月,沅陵县政府承办全国龙舟邀请赛,首次参加全国性龙舟大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神龙队力战群雄,夺得本次大赛公开组冠军;2007年第三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中,来自非洲、欧洲等国的外籍“龙船迷”在沅陵城乡“拜师学艺”和“招兵买马”后,也把这条“东方之龙”舞得“动桡雾气生”,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龙舟的魅力;2019年,“龙腾潇湘·2019”湖南传统龙船赛(沅陵站)暨怀化·沅陵第五届碣滩茶文化旅游节在沅陵举办,十万游人、商贾共聚沅陵,同赏龙舟竞渡盛宴,同品千年碣滩香茗……

传统龙舟之歌《龙腾序》、大型舞蹈《龙舟飞歌》《旱龙船》、有关传统龙舟的现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书籍,更将龙舟的魅力传播开来。沅陵县非遗中心负责人张华介绍,接下来,沅陵将购置一艘“1:1”的龙舟,搜集龙舟比赛图片及实物,建一个龙舟展览馆,通过文字和实物广泛宣传和讲解沅陵龙舟;继续培养龙舟的传承人,搜集挖掘龙舟老艺人的故事,组织沅陵传统龙舟赛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研发龙舟产品形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历经千年风雨,沅陵龙舟精神犹存。沅陵龙舟已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席文化盛宴,一抹浓浓乡愁。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