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兔和酉鸡合适吗(酉鸡有吉)(1)

□吴裕成

汉代画像上的“日中三足乌。”

卯兔和酉鸡合适吗(酉鸡有吉)(2)

清代苏州木版门画《金鸡报晓,》贴于门上以辟邪。

卯兔和酉鸡合适吗(酉鸡有吉)(3)

故宫博物院藏汉代斗鸡印。

生肖动物十二种,龙是古人奇想派生的佳作,自然界并不存在的。除龙之外的十一种动物中,鸡有自己的独特性。鸡是进入十二属的唯一禽类。

人类养鸡至少已有8000多年历史

鸡为禽鸟之属,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产物。中华龙鸟被认为是鸟类的真正鼻祖,而家禽鸡的直接来源是原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颇能显示辩才的题目。从野生物种的驯化角度说,古代先民可以先得到蛋,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把蛋变成鸡。合乎情理的程序只能是先在野外捕到鸡,并不宰杀而是圈养起来,有了生蛋的鸡,也就有了蛋,再加上肯在人的眼皮底下孵蛋的鸡,才能进入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驯化出鸡——家禽来。由捕猎到饲养,将野生鸡驯化为家养鸡,原始先民经过了漫长的时光。

鸡的饲养有着悠久历史。属于仰韶文化后期的陕县庙底沟遗址,距今大约四五千年,遗址中发现有家禽鸡的骨头。

河北武安县磁山村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00多年。20世纪70年代发掘时,出土了许多鸡骨。

神话传说里,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稼、牛郎织女、王亥牧牛等等浪漫而瑰丽的故事,表现了远古时代的经济生活。传说中也有养鸡的故事。旧题汉代刘向所撰《列仙传》的故事讲:“祝鸡公者,洛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皆有名字,千余头。暮栖树,昼放散。食欲取,呼名即至。贩鸡及子,得千万钱,辄置钱去。”

养鸡为重要的肉食之源。古代哲学家老子表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那恬静无争的理想天国里,啼晨的鸡,司夜的狗,是不可少的。《孟子·梁惠王上》也讲到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再加上普及教育,这便是孟子理想中的仁德之国。其中一条是,养鸡养狗养猪,让七十岁的老年人能够吃上肉。

汉宣帝时,渤海郡闹饥荒,盗贼并起,皇帝派龚遂去做太守。龚遂劝民农桑,规定每人种一棵树、五十本葱、一畦韭,每户养二头母猪、五只鸡。结果,“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汉书·龚遂传》以赞赏的语气,记其政绩。

鸡啼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时钟

使鸡介入人间生活的重要因素,是鸡能啼晨,俗称鸡打鸣。《韩非子·扬权》载:“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司夜啼晨,鸡的这一特长广泛地被人的生活所利用。在尚无计时器的时代,那喔喔啼声伴着人们日出而作,成为昼与夜之间重要的时间刻度。《诗经》中有首郑国民歌《女曰鸡鸣》,开篇道:“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妻子说:鸡已叫了。丈夫说:天快亮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不正是由鸡鸣所奏响的新一天生活的前奏曲吗?

鸡啼还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时钟。《诗经》中有首齐国民歌《鸡鸣》,虽也是表现鸡叫时分的夫妻对话,反映的内容却更具有社会性。妻子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这是国君的妻子,她说:鸡已经叫了,上朝的人很多了。那作为一国之君的男人却恋床不起:“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他装傻充愣,硬是把鸡喔喔说成是蝇嗡嗡。诗的最后,妻子道:“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意思是,你再不去,上朝的人就要回家了,你可不要让人们憎恶你是昏君呀。这首民歌反映了在记时器械尚不发达的社会里,雄鸡啼晨作为时刻标志,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关隘城门也曾以鸡鸣之时为开门通行的时间。《史记·孟尝君列传》中一则故事,孟尝君逃命来到函谷关前,时值夜半,后有追兵,关门紧闭。“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人会学鸡叫,人的口技引来一片鸡鸣,守关之吏误以为时辰已到,打开关门,孟尝君也就得了条生路。“关法鸡鸣而出客”,这是由官方颁布的、由守关吏卒强制执行的时刻表,所以司马迁称之为“关法”。秦重法治,然而这样一条“关法”,却被孟尝君以手下鸡鸣之徒的小伎俩钻了空子。

即使到了现当代,鸡鸣仍是一种重要的时间标志。当代作家高玉宝自传体小说中半夜鸡叫的故事,就是以此为生活依据的。

鸡之鸣,留下“闻鸡起舞”的佳话,《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一日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于是被用来形容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古代“鸡人”掌管报时

晨啼的习性,为鸡带来有趣的别称。《庄子·齐物论》形容思虑过于超前的人,一好像见了鸡蛋立刻就希望雏鸡长成报晓的大公鸡,二好像看到射鸟的弹子马上想到烤熟了的斑鸠。前一个比喻,原话是:见卵而求时夜。时夜,鸡的别号。

鸡又名“司晨”、“司晨鸟”,宋代陆游《新买啼鸡》曰:“明朝舂黍得碎粒,第一当册司晨功”;晋代陆机《拟今日良宴会》曰:“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本草纲目》载:“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又被称做“烛夜”、“知时畜”、“长鸣都尉”。晋代《古今注·鸟兽》说:“鸡,一名烛夜。”古人称赞鸡的守时,觉得它像不眠的烛火一样,燃尽夜黑。另两个名称的出处,一见于清代《事物异名录》引《尔雅疏》:“鸡者,知时畜”;一见于宋代《清异录·兽》:“长鸣都尉,鸡。”

因为鸡的报晓啼晨,使得《周礼·春官》列有鸡人一职。周代时,鸡人有两大职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专司更漏者称为鸡人。

鸡啼与日出在时间上的联系,激发了人们绚丽的遐想。《神异经·东方经》说:“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太阳由雄鸡唤出地平线,传说故事将其程序渲染得如此复杂,玉鸡、金鸡、石鸡,几番传递接力,才轮到世间凡鸡,那朝阳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扶桑山是神话中太阳升空的起点,又是夕阳的归宿。

这个故事,其实是对于鸡司晨的一种解释。鸡何以具备报晓的本领?古人难以给出动物学的解释,便想象天上神鸡传递朝阳的消息,天鸡率先啼鸣,天下雄鸡追随着,喔喔地齐声高唱日出东方彩霞飞的晨曲。

以鸡做门饰可辟邪驱恶

雄鸡啼晓现象,被社会生活所借用的另一种形式,是所谓“牝鸡司晨”。古人认可了雄鸡以报晓为天职,对本不啼晨的雌鸡参与分外之事,反常而鸣,便很无好感,甚至视为不祥之兆。

有趣的是,古代中国,不仅有把“牝鸡习晨”当做“鸡祸”的迷信,也有与之相对立的,以鸡做门饰,辟邪驱恶的风俗。为什么用鸡来辟邪呢?人们解释说:因为雄鸡能够报晓,鬼怪只能在黑夜活动,所以它们最怕鸡叫,鸡一啼就赶快躲回鬼窝里面去。因此,古人相信以鸡做门饰,可以辟邪驱恶。

其实,这样的解释,体现的只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报晓啼晨,固然是以鸡辟邪民俗信仰的前提,然而,门饰用鸡还有更古老的内容——它是门神崇拜的产物。

门神崇拜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民俗。资历最老的门神,人们叫他们神荼、郁垒。关于这一对门神的神话,东汉初年《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说: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门扇上画虎辟邪,是由于神话中神荼郁垒捉住恶鬼后捆绑了去喂虎。可是虎的这种荣誉,却被鸡分享了。大约魏晋之时,鸡开始成为守门辟邪的门上神物。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风俗: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辟邪为什么偏偏选上鸡?鸡是日中鸟。鬼邪怕光明,太阳正是光明之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鸡乃阳精”,鸡的报晓,鸡锐而利的爪,鸡强有力的啄,种种联想编织的传说故事,以及酉在十二地支中的意义,靠了这一切的合力,赋予了鸡驱恶辟邪的符号功能。

鸡为何被称为“五德之禽”

鸡被称为德禽,源自《韩诗外传》一段著名的话:“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俱备,对于一个人来说,大概可称为足赤之金一般的“完人”了,著《韩诗外传》的汉代人韩婴说,鸡有此五德。他一条条地做比附,却也入情入理。由此,鸡得誉称:德禽。

鸡的五德,是由人揣摩归纳出来的,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夸鸡有五德,其实是言人该有此五种德行。古代赞鸡诗文很多,往往也是借鸡咏怀。宋朝人吴淑写过一篇《鸡赋》,搜罗了许多有关典故,值得一读。原文较长,摘录于下:伊迆鸡之彩质,实沦英于玉衡。取《巽》之象,禀火之精。翰音见号,烛夜为名。宾孟既观于断尾,州绰亦效其先鸣……季平既炫于芥羽,卹氏亦夸其金距。或养之而攘火,或画之而贴户。孟尝效之而获免,燕丹为之而得度。至于三尺曰妳,正旦磔门,性惟司夜,职在鸣晨。候天星而肆赦……

首句用《尔雅》名鸡之典,《鸡赋》原注引《尔雅》:“鸡大者曰蜀,蜀子姅……姅音柰。”说的是大鸡和小鸡。次句讲鸡为天星所化,《春秋纬·运斗枢》:“玉衡星散为鸡”。接下去,《巽》为鸡,见《易经·说卦》:“《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禀火之精,《春秋说解》“鸡为积阳,南方之象”,古人视其为火精。翰音、烛夜,是鸡的雅号别称,取自雄鸡啼晨司晨的特性。断尾故事见《国语·周语下》,祭祀用鸡选首尾周全者,有只公鸡为了逃避做牺牲的命运,自断其尾。芥羽、金距,都是斗鸡者为增强鸡的战斗力而做的手脚,有关故事写在《左传》和《史记》里。接下去,《鸡赋》讲,居家养鸡攘火,门户贴鸡辟邪,两者都是古代民间风俗。学鸡叫,骗开关隘城门,得以摆脱追兵,孟尝君和燕子丹都曾有过这类经历。三尺曰彿,《尔雅·释兽》:“鸡三尺为彿。”正旦磔门,是古俗:新年的第一天,磔鸡以祭门。“候天星而肆赦”,古代放赦,要立金鸡竿,以示天意……

一篇《鸡赋》,集纳了众多相关的典故。除了以上所引,还有许多著名的典故被囊括其中。例如,“子路冠之而示勇”,取诸《史记》子路“好勇力,冠雄鸡”;“祖逖则舞于夜鸣”,是《晋书》中闻鸡起舞的著名故事;“弃之可惜者,汉中之地”,曹操以“鸡肋”为口令,杨修猜出: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世说新语》有记;“陈仓更闻于秦穆”,陈仓鸡宝,秦穆公得之而称霸;“既牝晨而家索”,即古谚语“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古代歧视妇女,借此派生出所谓“鸡祸”;“传朱公之所化”,据东汉《风俗通》载,人们以“祝祝”之声呼鸡,只因鸡为祝(朱)公所化;“梦之亦忧于武吏”,古时《梦书》上说“鸡为武吏有冠距也,梦见雄鸡,忧武吏也”;等等。(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