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打渔杀家》的戏名,上海的柴俊为先生在他所著的《京剧大戏考》编辑说明里,坚持认为此剧名称应为“打鱼杀家”而不是“打渔”。我至今仍不敢苟同,因为“打渔”即板打渔夫萧恩,是“杀家”的起因。“打渔”与“杀家”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这是全剧的核心内容和高潮所在。因此,若只演这段故事,应写为“打渔杀家”更为妥当。那么,为什么很多老唱片上确实写着《打鱼杀家》呢?也是有原委的。因为此戏演全了叫《庆顶珠》,而萧恩携女江边遇李俊、倪荣一场叫“打鱼”;萧恩赶走教师爷,又遭了板子,带女过江行刺一场叫“杀家”。所以,“打鱼”、“杀家”是《庆顶珠》两段内容的简称。后来把只演这两段的戏就称之为“打鱼杀家”了,类似的剧目还有《坐寨盗马》和《起解会审》等。现在,不再演全部《庆顶珠》了,《打渔杀家》就比《打鱼杀家》要更合理更妥当吧。
吴小如先生有个观点,试探一个流派演员的真正功力,不是看他的流派代表作,而是看他演那些大家都演的戏的水准如何。比如,一个旦角演员,不仅要看他演《霸王别姬》、《锁麟囊》、《红娘》,而更要看他演的《玉堂春》;一个老生演员,不仅看他演《借东风》、《定军山》、《白帝城》,而更要看他演的《空城计》。
《打渔杀家》就是这样的试金石,几乎所有的流派老生都演这个戏。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谭派、杨派的演法,而麒派对于青年观众就不太熟识了。但,据说周信芳先生一生下工夫最大的就是这个戏!好在这个戏已经配了像,而且被刘曾复老鉴为配得最成功的一部,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周信芳对于《打渔杀家》的改进是繁多而精细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代宗师对传统老戏精益求精的精神。主要的改动如下:
1、李俊、倪荣上场不念“拳打南山猛虎,足踢北海蛟龙。”周信芳认为这两句有损豪杰的形象,改成“块垒难消唯纵饮,世道不平剑欲鸣。”
2、萧恩出场“搭架子”。口念:“掌稳了舵”,而不是“开船呐”。周信芳认为船在江心,不会再喊“开船”。
3、麒派萧恩身段上掺进了花脸的动作和工架,萧恩出场亮相不是“右腿直立,左腿勾起护裆”,而是“两脚分开,略为下蹲,双膝摇晃。” 周信芳觉得船上颠波起伏,不可能那样“金鸡独立”。
4、船靠岸的程序动作几乎是现实情况的写实表现。
5、靠岸后萧恩并未饮酒,因此当岸上有人唤他时,他没有听到,词改念:“好热的天啊”。
6、倪荣先向萧恩作揖,萧恩搭手时才反手下按,比试力量。而不是直接向萧恩挑衅。之后萧桂英词“参见二位叔父”改为“二位叔父万福”。
7、萧恩告别李、倪后,有唱词“猛抬头见红日坠落西斜”。周信芳认为红日西斜,就无须抬头了。因而改为“看看红日坠落西下”,且声腔不翻高、慢而低沉。
8、萧氏父女下场由〖撤锣〗改为〖阴回头〗。
9、萧恩再出场,是大梦初醒,早起闲坐。周信芳披衣出来后,为了表现清晨的寒意,缩了几下脖子。“昨夜晚吃酒醉”一段唱得较慢,“关门闲坐”改为“家中闲坐”,“飞过来叫过去却是为何?”改成“飞过去又转来却是为何?”。
10、当萧桂英递过来茶水时,萧恩是闭目接茶的,透出父女亲近而产生的默契。
11、大教师爷用了李、倪被改掉的词念:“拳打南山猛虎,足踢北海蛟龙”。叫开门后,周信芳有一个十分独特而精彩的捋髯动作。
12、公堂挨打回来,萧恩的唱由六句减为四句,不唱〖哭头〗,并加了一个跌倒的“吊毛”身段。
13、在“别家”的情节中,萧桂英提出要跟萧恩一起过江,萧恩答允。一般演法,萧桂英面露喜色,回身欲下场准备,萧恩有唤转来,萧桂英又以为变卦而面显愁容。周信芳此处体会与众不同,不是先喜后愁,而是先愁后喜再愁。他认为桂英要跟着父亲前往,原是为让父亲为难,放弃“杀家”之念。不想却被答应,因而先愁,待被唤“转来”时,以为父亲该变主意,不过江了,才是喜。但又听父亲仍执意前往,再次面露愁色。而在萧桂英下场之后,周信芳扮演的萧恩,又利用这个空档,用手式和表情向观众交待了他“杀家”后的安排计划。
14、过江途中,“船行在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改为“船行在半江中因何不动”。
15、加了四句独有的唱:“孩儿说出伤心话,不由我年迈人咬碎钢牙。忙将蓬索来高挂,今夜晚过江去杀贼全家”。
周信芳的《打渔杀家》,有访苏舞台纪录片的片段留世。后来学麒的传人,多不演此戏,所以这些改动和创作并不为大多数所知。周少麟在访谈中说,麒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去掉装饰美,讲究自然美,要“真”,“真”比“美”更重要。的确,周信芳的艺术在细节上常常力求通俗写实,甚至引用文明戏的表演。可谁又能说麒派的唱、念、做、表不美呢?
高派、言派的《打渔杀家》也各具特色,可惜更是难见。如今舞台上这个戏也得算是冷戏了,仅偶尔晚会中,听到“昨夜晚”的一段歌声。
在京剧的传统戏中,有一大批《打渔杀家》这样的情节简单但表演精彩,含金量高足见功力的戏。演来不过四、五刻钟时候,却令人回味无穷。这些戏正是传统京剧艺术的神髓精华所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