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烈的斗牛死伤无数(斗牛为了一头牛)(1)

《斗牛》是第六代导演管虎的代表作之一。凭借这部作品,我们熟知的电影卅帝黄渤也成功摘得金马影帝的桂冠。正如演员陈佩斯所说“每一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而《斗牛》的故事内核,与其说是一个高级的黑色幽默喜剧不如说是对“牛二”悲怆人生的挽歌。

《斗牛》故事设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村。通过盟军的帮助,中国八路军获得了一头可以给伤员提供的奶牛。而日军一路北上,八路决定转移阵地,可这头母牛实在不方便带走,于是八路军决定把奶牛留下。村民们担心这头属于八路的奶牛遭遇不测,于是决定把它交付给村民牛二喂养。而牛二的条件是老祖爷能把寡妇九儿许配给自己。不久日军开始侵虐村庄,牛二侥幸活了下来。他再次回到村子里,除了一牛一人,村子几乎被血洗,所有人都被屠杀了。在战时,牛二遇到了一波一波日军的侵虐和不怀好意的同胞。最终,牛二决定带着牛上山生活。抗战结束,他正式成了牛的主人,并决定再也不下山了。

《斗牛》这部电影通篇使用黑白色调,除了九儿之外的所有人物都着黑色服装。这正是这部电影几乎快要明示的隐喻——九儿对于主角牛二的特别意义。九儿是一个不合乎礼教的女人,她背负这克夫的骂名却整天没心没肺地大笑。九儿的可爱在于她是一个极具戏剧冲突感的人物——她大叫“我是女人怎么了”但是接受的却是宗族制度的婚姻。这正是使九儿这个人物跳脱剧本之外,伫立于时代之上别有一种真实感。而牛二和九儿的婚姻完全建立在这头苏格兰奶牛身上,这让牛二对奶牛的感情合乎情理。

最惨烈的斗牛死伤无数(斗牛为了一头牛)(2)

电影极力打造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但不同于抗日雷剧,《斗牛》无力也无益去宣扬一些民族大义。在电影中,被迫参加战争的日本军人身上有着人性,而为了一口粮食忘恩负义的中国灾民也同样罪大恶极。导演极力去摆脱一种所谓的政治正确和党同伐异的幼稚价值观。

电影中最出彩的人物便是牛二,他拥有着中国农名普遍拥有的缺点——粗俗,自私,鲁莽。但他身上也有中国农名普遍拥有的美好品质——重信重义,忠厚老实。牛二为了那一张和八路军签订的契约,一直在坚守着他那个可笑的承诺。而八九年的光阴过去了,化身九儿的荷兰母牛也成了牛二不幸人生的所有寄托。

最惨烈的斗牛死伤无数(斗牛为了一头牛)(3)

黄渤在《斗牛》中贡献了顶级的表演秀,牛二的怯懦和勇敢,鲁莽和忠厚在他的表演下完全神化。而电影最后,八九年未和人说过话的牛二,在和解放军交流时的失语症更是被黄渤表演得惟妙惟肖。牛二的深度,帮助了黄渤登顶称帝;而黄渤的表演,也给予了牛二这个角色更多的感染性。

最惨烈的斗牛死伤无数(斗牛为了一头牛)(4)

风吹过山头,把牛二手中的纸质墓碑吹散了。牛二不认识字,胡乱拼凑一气——竟把牛二之墓拼成二牛之墓。这不仅是电影语言的双关,更是对这苍茫世界的一曲挽歌、一次嘲弄。

最惨烈的斗牛死伤无数(斗牛为了一头牛)(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