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在分析心理学的语境中,在日常语境中会被理解成是外向或内向。

内向和外向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一个人比较善于交际,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有的人善于独处,不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

内倾和外倾是什么意思(关于内倾和)(1)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内倾和外倾似乎所表达了有类似的功能。但是作为专门的术语,其内容会有更多的所指。内倾和外倾往往指的是意识的态度,从内在结构的角度来看,心理能量向内流动的人会被认为是内倾的,心理能量向外流动的会被认为是外倾的。但是这样似乎多了一个“心理能量”需要额外的被理解,所以需要再进一步地进行解读。

先从日常行为来看,有些人在聚会中或社交场合中总会出现,但是这些人却是内倾的。这是因为内倾的人并非没有社交性的需求,而是对于在社交过程中的话题会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大家谈论的是外在的,现实层面的,和具体个人无关的,理论和概念层面的,没有个人体验的,只是观点的重复与复述的内容,对内倾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因为以上的话题没有办法贴近自身,所有普世的价值观都是指向外在的,要求大家一致的,去个人化的,内倾的人的心理能量会被这样的环境消耗殆尽。

内倾和外倾是什么意思(关于内倾和)(2)

但是总是会有特殊的情形出现。持开放态度的内倾的人,会积极地改变环境。就算是在社交环境中,无论怎样的话题都会被内倾的人进行深入的探索,焦点从普世角度落到具体个人的角度,这回给环境中的所有参与者带来很多可以反思的空间。

外倾的人经常会被误会不喜欢或无法忍受独处。心理能量的向外流动似乎是有这样的特性,需要寻找客体,也就是需要有人进行连接。但这不是绝对的。外倾的人独处起来也可以很开心,至少可以大量的读书以及获取更多的普世的经验。外倾的人善于发现并总结出大量事实中的普遍性原理,这为人类提高效率以及更好地认识自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这个过程有与他人的接触,也有与他物以及信息的接触。

内倾和外倾是什么意思(关于内倾和)(3)

内倾和外倾这样的概念是荣格在《心理类型》这本书里面提出来的。但是当今很多的刻板印象会认为荣格是在给人分类。这种看法也不能说不对,但是并没有真正地看到荣格这样做的意义。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中,荣格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对心理类型的研究,其实是想让人们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否则就会停留在事件描述上。所以心理类型的功能和态度,是为了了解人而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