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1)

许久没看过这么讲究的暗黑治愈童话,2D的画面却生猛做出了3D效果,配乐超配,煽情超煽,尽管接受它的整个过程是缓慢躁动的,等你听完“3 1”个故事,依然克制不住热泪盈眶。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2)

首先这是一堂赤裸裸的关于成长残酷的教育课

成长是势必孤独,成长必须独立完成。所以通篇要讲的只有一件事:为男孩失去母亲做足心理准备

树精能成为童话故事中的常客,跟树木本身的特质不无关系。《怪物》中的“怪物”树精实质上是男孩的心魔,也可看作是妈妈虚构的幻象。它孤僻隐忍,乖张暴戾,负面主导的形象下又显得成熟主观,大方向上与男孩的心境相通。

我倒更愿意把树精理解为是男孩本身。可以是一个分叉出的人格,也可是他召唤来说服自己的救世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排解的机制,就像有人会自言自语一样。童话需要将这样的事实转化成为人理解的形式。追溯根源,这也是童话存在的意义。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3)

树精的出现惊天动地,却不能让男孩害怕。这也是我推测他们本为一体的原因——没有人会害怕自己。他知道失去母亲的可能性,也在为母亲极小生还的可能做出一切努力——有着异于同龄人的早熟,过着极为自律的生活,在压力大到爆表,又不能自我了结的崩溃临界,自我拯救机制的开关被自动开启——怪物准时登门讲故事,凭借它的不可抗力,强迫灌输事实。

三个故事一水儿的黑暗,它们无一不道出血淋淋的现实,让本不在接受年龄范围内的男孩无比抗拒。男孩想要的是让树精帮忙赶走烦人的外婆、治好妈妈的病,事与愿违,树精要做的,只是强迫男孩听完自己的故事,最后强迫他讲故事。

故事一说明看待事物需要辩证,故事二明确人活需要信仰坚定,故事三强调自重最重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4)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5)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6)

老生常谈,耳朵起茧。如何重炒话题还能引起人的关注,那便是靠黑暗邪恶带来的恐惧强迫你把它们深刻,后路上遭遇困顿迷惑,还能想起心底还刻着的真理。

对于故事中的男孩来说,单亲无母的生活将是他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他必须提早知道世间的险恶,提早被指引明路的方向。他可以听不进去,可以怪罪树精,正如母亲允许儿子生自己的气一样——在结尾男孩走进母亲的房间,翻开放在桌上的画册,教给他道理的黑暗童话跃然纸上,树精的确是男孩的影子,也同样是母亲的杰作。她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结等同于缺席儿子的成长,她也知道单亲家庭带来的创伤除了自己没人能帮儿子抚平,但命运就是喜欢愚弄人,提前把教育做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7)

这种设置无疑把成长的残酷毕露得体无完肤,这直接意味着成长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别人只能间接陪伴或是影响,但内部对痛苦的感知、对噩梦的消化,一己之力再单薄,也要迎难而上

我们从来都是无助的:被当成小孩弱者局外人;我们都会承受无名的伤害:家庭破败他人霸凌命运坎坷

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没有完美无瑕的父母,世界是相反于童话的染缸,在你越想相信它很美好的时候越泼你一身污水。

联想起英剧《Skins》(《皮囊》),眼花缭乱的世界和躁动不安的少年。看似穿着上等好皮的男男女女,每个人都在承受人生在世的迷茫。不可选择的家庭不能放弃的关系不许停滞的脚步,方方面面都在困惑着成长的孩子们,让他们饱尝孤独的苦楚、生存的艰辛。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8)

《当怪物来敲门》其实一点都不新颖,相反它还很老掉牙。它把教育的内容糅进这种极致残酷的背景中,矫情地拖沓地讲了一个要失去妈妈的孩子怎样表现不舍和说服自己的艰难。观众也可以如坐针毡尴尬至极,因为这就是一场强硬的演说,出于礼貌和素养,你要看完听完甚至跟着一起落泪。

可我想表达的是,所有的不满随着第四个故事的落幕戛然而止。第四个故事不再有逼仄感强硬性,男孩平静主观地接受了现实。她抱住就要仙逝的妈妈,停止对命运的抱怨停止对任何人的怒气,没有撕心裂肺的嚎啕,只是真心实意说出了那句话:我知道我要失去你了,可是我好舍不得你。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9)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10)

一个对电影严苛的人能原谅矫情的理由,可能就是因为这第四个故事对“成长孤独”的默许和接受吧。

每一个能长大到现在的人,都最该感谢自己。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11)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12)

当怪物来敲门不要害怕(当怪物来敲门能长这么大)(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