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大外交智库创始人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库智交外大”。作者赵京媛,大外交智库大外交智库《智本青析》实习评论员

2022年6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的图片,并配文“Food court,Changsha,#China。”向全球推介长沙。带有中式复古和赛博朋克风格的装修,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牌在夜晚熠熠生辉,无声中塑造了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在国际交往中,美食款待正变得不可或缺。法国著名政治家塔列朗曾经宣称:“外交官的最好助手就是他的厨师。”美食在外交中的运用场景正在成倍增加,如今美食已经成为推广国家品牌和文化外交的战略工具,是许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提升吸引力和知名度的一种创新方式。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1)

6月13日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推特截图 (图源@推特)

一、“美食外交”的前世今生

(一)“美食外交”的含义

“美食外交”区别于传统外交,传统外交主要指政府间的高层交流,公共外交则包含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和外国受众之间的交流。传统饮食外交通过提升来访人员的饮食体验,提升外交活动质量,加强双边关系。例如在正式外交餐饮场合中(包括国家元首、外交大使来访及其他重要外交活动等)精心配餐。

现代美食外交是一种公共外交,聚焦更为广阔的受众,而非精英阶层。它致力于创造一个情感更为模糊的文化联系。它不是简单的美食推广,也不是简单的公关活动,而是通过美食这一媒介加深彼此间的文化理解。

美食外交利用一国饮食文化,提升一国文化品牌和国家美誉度。例如提到韩国美食,就会联想到泡菜;提到中国美食,就绕不开北京烤鸭。这些美食已经成为一国的文化名片,帮助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劲的国家品牌。究其本质,现代美食外交不是通过灌输美食信息赢得民心,而是通过感官互动,建立模糊的情感联系,进而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外交手段,通过美食外交,最终影响公共外交人士,甚至塑造国家形象。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2)

2012年9月,希拉里征募全美80多名顶级厨师,正式组成第一个“美国御用厨师队”(图源@环球网)

(二)美食外交的演变

通过美食促进文化互动的做法古已有之。这一方面与中国的好客之道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难逃“美食的诱惑”。除增进友谊之外,美食在外交中更发挥着化解僵局、增加话题的重要作用。不过,在现代公共外交中运用美食体现一国风土人情,是上世纪逐渐兴起的。

“烤鸭外交”是上世纪我国最为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之一。据统计,周恩来总理曾先后27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宾。上世纪70年代初,在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午宴上,总理对烤鸭的介绍就使双方会谈的紧张气氛缓和了许多,为后来中美建交助了一臂之力。当厨师用娴熟的刀法快速地削下一片片鸭肉,整只鸭子只剩一个骨架时,外宾们无不发出赞叹之声。当来宾问起“全聚德”的含义时,周总理便说道,“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12个字将中国人民的文化内蕴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旧社会,许多企业深受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之苦,几乎濒临绝境;新中国,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它们得以重获新生。通过介绍,来宾在吃烤鸭的同时,很自然地对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这也为维护我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同国际友人的友好交往打开了一扇窗。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3)

1971年7月,周恩来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特使 基辛格在全聚德品尝北京烤鸭 (图源@《中国的美食外交》)

2002年,泰国政府为了提高泰国美食的品牌影响力、为旅游业助力,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球泰国菜”项目。《经济学人》杂志在介绍该项目时首次提到了“美食外交”(Gastrodiplomacy)一词,正式将“美食”引入公共外交的研究领域。近些年,美食外交受到愈来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中等强国的推崇,如韩国的“泡菜外交”(Kimchi Diplomacy)和马来西亚的“世界的马来西亚厨房”活动、土耳其的“移动咖啡车计划”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开设了一门新课:美食外交,教师是美国国际冲突问题专家Johanna Mendelson Forman。他认为,“美食应当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促进国家间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延伸到国际领域来看,许多外交活动都借助了美食的力量。

二、舌尖上的外交之道

政府首脑间和正式外交场合的美食宴请旨在通过特色美食来缓解外交活动中严肃、单调甚至剑拔弩张的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例如“烤鸭外交”助力中美建交、安倍晋三邀请奥巴马品尝寿司、希拉里用特色八宝饭招待主席等,这些做法是传统政府间外交的一种柔性外交方式。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4)

2014年4月23日晚,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寿司屋宴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图源@人民网)

(一)美食外交的主要形式

1、美食集市。随着会展和节庆产业的繁荣,在以文化、义卖为主题的集市上,美食的展销经常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台湾的美食夜市不仅是本土旅游的特色品牌,而且已经拓展到了国外,如洛杉矶东部小城圣加百利谷的626小吃夜市。在“世界的马来西亚厨房”活动中,马来西亚政府在伦敦、纽约和洛杉矶等大都市建立了夜市,并赞助了一辆“马来西亚美食车”,在纽约介绍马来西亚特色美食。

2、美食艺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一顿美餐可以让人宽恕一切。存在误解、偏见和敌意的个体之间,如果愿意共同坐下来一起吃顿饭,至少意味着交流的意愿与和解的可能。旨在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下公众交流和理解的艺术餐厅,如美国的冲突厨房、英国的美食和平工作坊,成为了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位于匹兹堡的冲突厨房由一位艺术家和一位大厨共同筹建,该餐厅不仅提供包括阿富汗、伊朗、朝鲜等与美国有冲突国家的特色美食,还会举办与该国有关的主题讲座、讨论和放映电影等活动,对餐厅进行体现该国风格的装修,利用美食构建异质文化的对话空间。

3、美食制作。这种做法强调公众的深度参与和互动,厨师传授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面对面文化的展示和交流。例如意大利驻华文化处美食培训班的授课并非严格的烹饪教学方法,参与者之间更像是朋友聚会。整个课堂的氛围轻松而随意,老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有着丰富的互动。这种深度参与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理解和认同。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5)

2021“昆山慧聚杯”台湾夜市美食大赛在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昆山慧聚广场启幕 (图源@人民网)

(二)美食外交的意义

首先,美食外交体现了微妙的政治讯息。例如在小布什执政后期,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陷入低谷。奥巴马2009年就任总统后即宣布采取措施重塑美俄关系。2010年6月24日,奥巴马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并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同车离开白宫并共进午餐。他们点了芝士汉堡包、薯条和饮料,面对面而坐,一边聊天一边嚼着汉堡。据介绍,这家汉堡店是奥巴马最喜欢的餐厅之一。有媒体评论,奥巴马尝试对梅德韦杰夫展开“汉堡”外交;更有评论说,奥巴马这场“非常规宴请”表明两国关系已开始回暖。果然,在下午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说:“在自己和梅德韦杰夫的努力下,美俄关系已‘成功重塑’。”梅德韦杰夫也一语双关地说:“中午吃的汉堡‘也许不太健康,但很美味’。”略显“草率”的午餐安排却出乎意料地加速了两个大国间的关系升温,降低了彼此的敌意,美食的妙用就在于此。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6)

2010年6月24日,梅德韦杰夫与奥巴马在汉堡店共进午餐 (图源《美食与外交——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

此外,美食外交展示了一国的民族文化。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那么他们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有更积极的印象。正如国宴是重要的外交场合,更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因为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饮食习俗千差万别,所以各国都会煞费苦心地经营“舌尖上的外交”。“泡菜外交”就在韩国的外事国宴上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2005年,韩国在APEC会议上用泡菜招待来宾;200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访问韩国时宴席上也有泡菜;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韩时吃过泡菜;2010年,时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访韩时也吃过泡菜。2014年,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据说,为了招待夫妇,韩国厨师准备了400棵白菜,制作了不放辣椒面的泡菜和两种辣白菜,为了在晚宴时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厨师们在晚宴开始前10天就开始腌制,国宴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最后,美食外交是“巧实力”的体现。作为美国最资深的外交官之一,曾经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从入驻白宫起,就多次用美食展示个人外交的魅力。2009年就任美国国务卿后,希拉里对美食外交更加重视并有着独到之处。她摒弃了以往用高档的法国菜肴宴请贵宾的传统,改用客人的家乡菜。她认为,以地方风味菜宴请贵宾,能拉近主宾间的距离。例如2012年主席访美期间,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马歇尔就请来美籍华裔大厨蔡明昊,烹制了融入美国元素的八宝饭,辅以姜制的瑞士甜菜。曾任美国白宫社交秘书的马歇尔说,这个新的外交烹饪计划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巧实力”哲学(即利用“我们掌握的一切外交工具”)的一部分,既可以展现美国的料理和创意,也可以让宾客理解美国。而“菜式融合了贵宾的国家文化”,则“可以展现尊重及诚意”。这样的“巧实力”哲学与美食外交相得益彰,往往发挥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舌尖上的小人国(以食会友)(7)

三、结语

放眼世界政坛,美食外交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令人艳羡的饮食历史与美食文化。而中国美食如何增强在世界美食品牌中的竞争力、成为更强大的国家品牌还有待探究。不过,“世界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通过填饱肚子来解决的。”如果说外交是一门艺术,那么是美食赋予了这门艺术最温暖、真挚的情感;如果政治让人们分开,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美食再次让人们团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