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资治通鉴:毛主席读了17遍的一本书#

东汉南阳人樊准上书拯救儒学,能成功吗?

公元106年。

尚书郎、南阳人樊准因儒家学风日渐衰颓,上书太后。

“我听说,君主不可以不学习。光武皇帝承受天命,使汉朝中兴,东征西伐,顾不上安居休息。”

“但他仍然放下武器,讲说儒家学问;停鞍歇马,讨论圣人之道。”

“孝明皇帝日理万机,事事经心,但却爱好古籍,留意儒家经典,每当行过飨射礼,在学校举办宴会和射箭比赛之后,都坐在正位上,亲自讲解经书,儒生们则一同聆听,四方都欢欣喜悦。”

“他还广召著名的儒家学者,将他们安置在朝廷,每逢宴会,便亲切地和他们讨论疑难,共同研究治国和教化之道。”

资治通鉴读评64儒学衰颓(资治通鉴读评64儒学衰颓)(1)

“即便是期门、羽林的武士军官,也都人人通晓《孝经》。儒学的影响从圣明的君王身上,开始扩展到野蛮荒凉之地。”

“因此,每当人们称颂盛世的时候,都谈到明帝永平年代。”

“如今学者日益减少,京城以外的远方尤其严重。”

“博士把坐席放在一旁,不再讲学,儒生则竞相追求华而不实的理论,忘掉了正直忠诚的原则,只熟悉谄媚阿谀的言词。”

“我认为应当颁布诏书,明告天下,广泛寻访隐居的学者,提拔渊博的儒士,等到将来圣上上学的时候,为他讲解经书。”

邓太后认为樊准的意见很对,予以采纳,下诏说:“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要各自举荐隐士、大儒;被举荐者务必具有高尚的德行,以劝导晚生后进。从中精选博士,一定可以得到适当的人选。”

资治通鉴读评64儒学衰颓(资治通鉴读评64儒学衰颓)(2)

此事正值安帝刚即位四个月,樊准借此机会,想要认真推行儒学,以教化整顿朝纲,贯彻独尊儒术的思想。虽然邓太后也支持,但正象曹褒修汉礼一样,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樊准所挽救的儒学,也称经学,以经过董仲舒和后代汉儒改造过的儒学。这些学说为了宣扬君权神授,十分繁琐,加入了很多迷信的东西。从汉武帝以来一直是统治思想。

到了东汉,朝纲腐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人们厌烦了旧有的思想。

于是出现了主张复古、不学章句、反对迷信,通古训、明大义的古文经学。

旧有思想称今文经学,樊准所说的“儒风寖衰”即指今文经学的衰落。

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历史#教育#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