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乐游

近日二刷知否,看到老太太被康姨母下毒这一段,真真把我气坏了,全靠了明兰机智,化险为夷。

明兰这时正大着肚子解决完英国公独女张大娘子和国舅爷宠妾灭妻引发的难产祸事,才刚刚参加了耳二人的喜宴,接着便被老太太那边寿安堂的人通知老太太病倒了。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1)

通知明兰的时候也是说郎中也没判断出个所以然来。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2)

后来请了太医,太医当着盛紘和大娘子的面不好说什么,只说病情稳定住了,明兰小小地试探,太医也只说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明兰这便明白,“说不清”说不清这三个字意味深长,这位太医见多识广,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自有分寸,当时张大娘子难产便是这位太医坐镇,明兰是知道的。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3)

于是无论心里再焦躁都压制了下去,不再追问,但是却没有放太医走,以祖母夜里发病为缘由留下了太医。

刚一离了盛紘和大娘子的视线,明兰就赶忙将寿安堂围住,避免泄露风声,这才小心翼翼地探问太医,太医才说出老太太更像是中毒了的实情。

在明兰的盘问下,下人才回忆起是大娘子给送的果子出了出了问题。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4)

接着,在太医的诊断下,才知这点心里竟然被下了银杏芽汁液,幸而是老太太不贪食,若是多吃两口,都有可能立即毙命。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5)

知道这些后,明兰极其生气,叫小桃找来屠二爷围了院子,避免有人通风报信。

第二天一早,便去与盛紘和大娘子对质,表明一定会致康姨母于死地的决心。随后,在王家未来前,便未雨绸缪地扣来了康姨母的心腹祈妈妈的两个儿子,最后逼供出了整个犯罪过程。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6)

原来在两个多月前,康姨妈便派两个祈管事去做这件事。

那个制作下作药丸丹剂的老道便是由“掮客”尤大介绍给祈家管事的认识的。

那么掮客是做什么的呢?不少人对“掮客”这个词都感到陌生,但是换个称呼也许就明白了。如果放在娱乐圈,“掮客”就会被称为“经纪人”,放在在房产营销中则被称为为“中介”。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7)

《辞海》中关于“掮客”的解释十分简单:“掮客,原指为他人搬运货物上山,以赚取辛苦费的人。也指替人介绍买卖,以赚取佣金的人。”这寥寥几字的解释虽然很简单,但“掮客”这个词根植于“汉字文化圈”这片广阔的文化土地上,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中。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8)

很多方言里对掮客这类人物也有特殊的称呼,比如东北地区一般把从事中介活动的人叫“拼缝”。这“拼缝”也叫“拼板”,最早其实是木匠工作中的一个程序,是指木匠实际操作中把两块木板用“刨子”刨平,再用的“粘合剂”粘牢固,形成一块更大的板子。在商业活动中,掮客这类人也正是充当“刨子”和“粘合剂”的。另外比较有趣的是上海土话里把掮客称之为“吃白相饭的”。

因为中国倡导中庸的儒家文化,连带着“掮客文化”也深受影响。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9)

掮客的求生之道除了伶牙俐齿、巧言令色,最关键的还要数“人脉”。掮客将自己所拥有的人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又一个人脉圈,即通俗来说的“圈子”。掮客这一群体也就渐渐异化出了一种奇怪的文化现象——“圈子文化”。办什么样的事情找什么样的人,各种共同利益趋向结合在一起,各种关系的调节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最后再讲一个有关“掮客”的小故事吧。

在乡下,一个老头有一个俊朗的儿子。突然有一天,一个掮客找到老头,对他说:“老人家,我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吧?”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媳妇,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媳妇,是县主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同意了。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10)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找到了县主,对他说:“县主大人我想给你的女儿寻个青年才俊?”县主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本城最大商号的大掌柜呢?”县主想了想,同意了。

知否康姨母刺杀明兰(康姨母害明兰祖母)(11)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本城最大商号的老板,对他说:“老板,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大掌柜!”商号老板说:“不可能,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大掌柜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大掌柜是县主的女婿,可以吗?”老板同意了。

于是,这个乡下小伙子马上变成了县主的女婿,商号的大掌柜。这个掮客分别从老头、县主、商号老板处得到了好处。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