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官网(济南黄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开启山东虹吸引黄工程)(1)

1933年,济南历城王家梨行险工。

为防止黄河决口,下游逐年加高堤坝,形成水面高于坝外地面的“地上河”。由此导致黄河沿岸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进而造成土壤表层盐渍化。民国时期,沿黄土地大面积出现减产甚至撂荒,严重影响到民生。

在冯玉祥支持下,1929年,河南省柳园口率先试验抽黄灌溉工程,同年,又在花园口西兴建成本较低的虹吸引黄工程,淤田排碱效果明显。1932年秋,为发展引黄灌溉,改良黄河沿岸沙碱地,山东省建设厅委派曹瑞芝负责黄河沿岸的虹吸淤田事宜,并派技工李象震、滑建山等人参与黄河沿岸沙碱地查勘工作。查勘显示,当时山东省黄河沿岸共有沙地116.24万亩,盐碱地48.54万亩。

曹瑞芝曾主持河南河务局虹吸工程及抽水站建设,经验颇丰。1933年2月,他主持编制《山东黄河沿岸虹吸淤田工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由于山东境内黄河为地上河,因而利用虹吸管引水灌田,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引黄淤灌还可将黄河两岸沙碱地全部变为良田,并可以利用虹吸淤田余水补充黄河南北徒骇、万福等河流的水量,发展航运。

《计划》选定沿黄15县26处地点建设虹吸工程,核算建设费426万余元,经常维护费7.9万余元。具体实施时,山东省建设厅又确定历城县王家梨行(今济南市高新区遥墙街道王家梨行村)、齐河县红庙、齐东县马扎子、滨县尉家口、蒲台县王旺庄5处地点先行试办,计划淤田25.9万亩,需建设费3.6万元。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官网(济南黄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开启山东虹吸引黄工程)(2)

1933年,王家梨行安装引黄虹吸管。

5处先行试点工程中,历城王家梨行虹吸工程最先开工。曹瑞芝编制了工程建设计划。认为此地距小清河仅28公里,而小清河中常水位低于沙地10米,低于碱地7.6米,所以用小清河排泄淤田清水及灌溉余水非常顺利。在此基础上,曹瑞芝把工程分成虹吸管、引水地、渠道、泄水道、分水闸、斗门、泄水闸、涵洞、量水门及量水槽等项目,逐项进行设计,对所需工料进行认真核算。山东省建设厅委派工程师在施工时将工作地点、工作方法按照设计图铺工放样。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官网(济南黄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开启山东虹吸引黄工程)(3)

1933年12月,王家梨行引黄淤田工程完工纪念。

1933年11月,山东第一个虹吸引黄工程——王家梨行虹吸工程竣工放水,安装21英寸虹吸管一条,出水量0.5立方米/秒,计划灌溉农田1.5万亩。次年四五月间,红庙、王旺庄、马扎子等3处虹吸引黄灌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虹吸引黄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山东省建设厅报告称:“在设计之初,原拟放淤数次,始有成效可睹,岂当马扎子验收之际,仅放淤十日,其附近淤成之地,已达一千余亩,淤厚平均约7英寸。此段田地,昔为卑湿盐卤不毛之区,今淤成之后,可变为沃壤。由此可见,沿黄两岸全部虹吸淤灌工程之效益,确为救济农村之大计矣。”

1934年12月,山东省政府将《山东黄河沿岸虹吸淤田工程计划》呈送全国经济委员会,申请用美国棉麦借款兴办剩余虹吸工程,惜未得批准。王家梨行虹吸工程后因经费无着、1938年黄河改道等原因遂废弃。

(本文选自济南市档案馆编《照片里的黄河故事》一书,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