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嵛山腹地有一个美丽村庄——晒字村,原名“龙石晒字”,这一奇特古雅的名字源于一段古老传说。“龙石晒字”的传说于2011年12月14日被列入威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传说。

青石文化石刻字(非遗)(1)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多次巡游天下,除为其歌功颂德,安邦定国谋求霸业之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寻求长生不老药为其延年益寿。得知皇帝心意,众臣们纷纷献计规劝秦始皇:“皇上何不游走天下名山大川,既可观赏美景、呼吸新气,散心醒脑、愉悦心情,又可于深山老林采集长生不老之草(药),岂不两全其美。”始皇龙颜大悦,随率部行事。

  是日,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陪伺以及众兵将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沿着昆嵛山路而来。前行间,有探马来报:“前面发现有几个农夫样人,不在地里干活,而是在一处石头上翻晒树皮、树叶样的东西,且边晒边诵,象读诗文,一旁几个孩童也在附和,他们晾晒之物,会不会是皇上要找的长生不老之药?”始皇听后顿即兴奋,立命丞相李斯带部分兵将前往探查。李斯寻着朗朗书声一路找来,见两位村夫,正在一块形似云龙一样的石头上翻晒着树皮、树叶,旁边几个孩童正在朗诵树皮上的诗文。村夫见来官兵,连忙抱起树皮、树叶,扭头便跑。李斯心中疑惑,为何见了官兵,扔掉衣物,而抱走树皮、树叶?难道这些东西里藏着秘密宝物不成?

青石文化石刻字(非遗)(2)

  李丞相不敢怠慢,即差人将他们追回问话。村夫答曰:“衣服可以织出来,粮食可以种出来,诗文失落是找不回来的。”丞相哪里相信山野村夫也会识字颂诗?便从他们手中拿过树皮,仔细查看,惊奇地发现,树皮上竟有经过刻描而写上去的诗文。细问后方知,两村夫乃黄氏兄弟,三个孩童是自家小儿。祖辈住在龙石山前,家中尚有七旬祖父母,四世同堂、和睦相处,乃幸福之大家庭也。不仅如此,他们还世代相传诗文,因没有纸张,就将文字刻写在树皮或树叶上,保存下来,一是积累,二是当课本教给孩子们诵读。可树皮、树叶不好保存,夏秋时节容易受潮、霉变或虫蛀,所以,才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将其拿出来晾晒。

  李斯将此事禀报始皇帝,皇上对黄氏兄弟以文为宝、求知若渴的精神大加赞赏,连声赞叹到:“尔等龙石晒字,难能可贵。”“龙石晒字”四字从秦始皇口中道出后,此地便有了“龙石晒字”的地名。

青石文化石刻字(非遗)(3)

  如今,文山召文台旧址还在,已故著名学者于植元教授曾撰联曰:“祖龙驻跸文士登山古县得名自昔始,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从此,“龙石晒字”的故事广为流传,山下的村便叫做“龙石晒字村”。后来,人们将村名简称为“晒字村”。晒字村自古教书的多、读书的多、中榜的多,村民世代引以为豪。

  “龙石晒字”传说体现了胶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文登人重视文化的传统理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