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海安开发区爱凌村的许惠家庭农场,千亩水稻的插秧工作已经结束。农田抹上了新绿,一片生机盎然。“当前水稻要重点抓好一栽就管,化学除草、分蘖肥的使用,我们建议根据田间长势,亩施肥10—15公斤尿素……”6月27日,海安开发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亚军带领几名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许惠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为农场主讲授秧苗管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海安探索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1)

“今年从秧苗育秧开始,我们在开发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使用了‘苗壮丰’,水稻移栽后,又采用了钵苗机插和侧深施肥等新技术,真正做到‘一栽就管’,促进了秧苗栽后早发快长。”许惠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惠在谈及今年的水稻插秧工作,神色略显轻松。“原来农技专家半个月来田间指导一次,现在有了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后,一周能来两次。”许惠感慨,今年农场的夏粮小麦大获丰收,相信水稻亦是如此。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海安探索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2)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去年以来,海安纵深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以“微改革”撬动大服务,加快实现农业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需求、新期盼。“我们每个农业区域服务中心服务2—3个区镇街道,主要负责区域内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与农药管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种子管理,农机、蚕桑、蔬菜水果、水产等技术推广与生产管理,基地建设、试验示范、人才培养等工作。”孙亚军介绍。

尝到“甜头”的不仅仅是许惠家庭农场,今年,粒粒香家庭农场“农麦88”核心方面积3.43亩小麦亩产651.3公斤,创南通市小麦高产历史记录。此外,海安小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效益提高两三成。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海安探索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3)

良好的效益离不开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大力推广的良种良法和新技术。今年,里下河、西南、东部、高新区、开发区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农技专家积极入户走访调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监测调查和试验示范,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亩粮食生产都有科技支撑。

“农业区域服务中心的成立解决了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布局分散、力量薄弱、人员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单一等实际情况。”海安市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周福余告诉记者,在海安,农业技术人员被专门化列出来,专心专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聚焦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急需等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为他们带去“全天候、保姆式、一站式”的农业技术服务,助力粮食稳产高产、农民稳步增收。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海安探索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4)

为充分释放农业技术服务管理效能,海安还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特征、服务半径及产业发展需要,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形成“一区域一特色”。如西南中心与省农科院合作推进雅周香芋产业研究院建设;里下河中心与省淡水研究所对接,重点推广“大宗鱼”“江丰1号”鮰鱼养殖技术要点,落实新农人“1 1 5 N”模式试点工作;东部中心培育“农二代”典型,探索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效能在推广。“这次改革是海安农业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要求而做出的组织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力争通过3到5年的发展,将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全省和南通探索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一面旗帜,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臧忠表示。通讯员 蔡诚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