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得一种方法。有很多对应题目,给定的量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例1、某学校新收一批住校生,学校启用15间宿舍还有34人没住处,启用21间宿舍后学生不但都住进去了,有一间宿舍还能再住进2人,这批学生共有多少人?

分析:为了清楚的看懂题意,我们把题目中给出的两组对应关系排列在一起:

15间宿舍——多34人;

21间宿舍——少2人。

两种住法宿舍相差21-15=6间,学生数相差34 2=36人,这两种量是相对应的。由此可得:

每间宿舍人数:36÷6=6人

总人数:15×6 34=124人,或:21×6-2=124人。

计算题怎么样才做得快准(方法用对效率翻倍)(1)

例2:为了测量一口井的深度,同学们想用长绳吊一重物的方法,将绳子3折时,绳子比井深长出6米,当他们将绳子4折时,则绳子比井深长出2米,你能算出井深与绳子的长度吗?

分析:题目中,将绳子3折时,绳子比井深还长处6米,可理解为绳长比井深的3倍还多6×3=18米。……由此,可得到如下对应关系:

绳子3折——井深的3倍——多出6×3=18米

绳子4折——井深的4倍——多出2×4=8米

根据对应关系,就可以求出井深与绳长。

井深:(6×3-2×4)÷(4-3)=10米

绳长:10×3 6×3=48米

或:10×4 2×4=48米。

同学们,明白了吗?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