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台湾人,爸爸澳洲人,在布里斯本出生的黑嘉嘉四岁时回到台湾。她小时候本来想学五子棋,但是妈妈只找到围棋教室,就开始学起了围棋。她那时候大概五六岁,跟姊姊一起去学,却只有她产生了兴趣。学了一两年后,八岁时看了漫画《棋灵王》才对职业棋士有了概念,当时她只觉得,职业棋手真好,做喜欢的事情还能拿奖金。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1)

她坦承《后翼弃兵》让她产生许多共鸣,剧里养母带主角去参加比赛的场景,让黑嘉嘉有很多感触。所有想成为职业棋手的选手必须拿到比赛前两名才有资格,她13岁时仅拿下第二十名,不服输的她拼命训练,在隔年14岁以第二名之姿考上职业棋手。目前已经是职业七段,台湾段位最高的女棋士。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2)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赛事,她说应该是2010年的亚运团体赛,「当时我们下到最后一轮,下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满想哭,因为局面非常不好,很想投降。当时产生一个念头,告诉自己不能轻言放弃,冷静下来之后因为对手失误后来翻牌,顺利拿下铜牌。」

围棋变化无穷的魅力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3)

在下棋时除了计时器和下子的声响,会场是完全没有声音的,与其他的体育赛事非常不同。围棋不只是智力的竞赛,更是长期专注力的比拼,她下过最久的一盘棋是七个半小时。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4)

对黑嘉嘉而言,围棋最大的魅力是变化无穷,「围棋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千古无同局,从来没有一盘是一模一样的。在AI出来之后,大家对围棋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现在AI技术越来越好,发现很多以前没想过的下法,会对围棋有新的理解。」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5)

不过这一路走来,天才围棋少女的人设,并非全为真实。她在二十岁时,因为一路陪着她比赛的妈妈病逝,曾陷入了极大的低潮。不只没办法参加比赛,比赛状态也不好,几乎都会输,这个状况持续了快要一年。黑嘉嘉说:「下棋跟棋手的心理状态非常相关,情绪化会造成判断不理性,要在平和的状态才有办法发挥得好。幸好时间让一切慢慢好起来,我也知道妈妈一定希望我继续做喜欢的事情,才逐渐继续参加比赛,慢慢找回自信心。」

下棋是理性,演戏是感性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6)

会进入演艺圈是为了挑战新领域。一开始黑嘉嘉以不影响比赛的前提下尝试MV和广告,今年她参与了《消失的情人节》,成为她第一次电影演出。即便在棋场上难逢敌手,但成为戏剧新鲜人对她而言冲击很大。「我从小在围棋圈长大,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得少,但也因为这样,需要做一些突破,现在我26岁了,年轻时多看外面的世界是重要的。」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7)

围棋是理性、冷静的;演戏是感性、热情的,对黑嘉嘉而言,这是两者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要保持内心强大,后者则是要挖掘内心深处的感觉,但两者的相似之处都是需要保有信任感。「不管是演戏或下棋,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这是最好的抉择,相信这是最适合你的角色。我喜欢表演是因为在拍戏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接到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会去思考与自己的相似之处,所以是非常好认识自己的过程。」

反差魅力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8)

看起来文静高冷的黑嘉嘉,出乎意料地,有着双子座的两面特性,她的兴趣是参与极限运动,更笑称最想接到女杀手的角色,这或许也和围棋让她成为了意志力坚强、不轻易放弃投降的人息息相关。「围棋教会我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多数在棋局中间是处在一个不好的状态,但只要坚持下去,永远有机会翻盘。」

后翼弃兵真人版(后翼弃兵真人版故事)(9)

从八岁就想当职业棋士的黑嘉嘉,做任何事情都会全力以赴,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小时候的梦想达成了,现在她希望可以推广围棋让更多人认识,也即将研发出初学者可以使用的围棋App。「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家的耐心和专注力不断下降,围棋可以很好培养我们慢慢丧失的耐心。我希望围棋教我的,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