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淮水一尘(许光)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1)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2)

一.

“那是什么?”

“是船吗?”

乍一看,我还以为是渔民昔日废弃后沉水的水泥船。

“不是,那是这教堂前的水泥桥板,不用了就势推在了河里。”

沿着小凄河上的铁桥,人们再次叮叮当当的从对岸走了过来,吴兴美指着河水里的那块隐约其辞的水泥板问到。

“这里看样子鱼不会少哦”杨立峰说道着。

“嗯,嗯,不错。”

“这集市会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吗?”

刚刚在铁桥上胡乱摇晃着一通,看着东面两户农家瓦屋,我问的将信将疑起来。看起来房子建造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以后。和普通的农户看不出任何区别。

“这房子是盖在集南边、集北边,还是盖在集市中间唸?”

这地方如果是集市,大概是个东西向的街道,两边还应该是对脸的门面房。

“原来集市两边大多都是草房子,街道就在这瓦屋稍前一点。这瓦屋北面还有一排房子。”

“哦,这么说来,这两家房子就是盖在街当央喽。”

“对”

“看样子,这关口也就在这跟前。”

“对,对,对,你看那边那几棵大官杨树,那是个高滩子。关口就建在那边。”

“能走过去吗?”

“能啊”

走了也就是50米远吧,就已经走过了那个存在却又消失的旧日集市。如果再朝前走几步,过了河,就是江苏省的辖区了。

想想一遇逢集日,人来人往,一不留神,两个人迎面就能撞个满怀。河面上驶走刚刚满仓的商船;有一艘空了的商船,收下来的船帆泛白。沿街的商铺里出售着打各州县远乡运来的物器,有几个瓷器瓦缸,免不掉缺了一角。

有个拉洋片的江湖人,一直游走在每一个看不见的集市上,招摇撞骗。此刻他正在我们的前面。

的确如此。这路边有废弃的青砖、青石与瓦片,还有耕牛成为了传说后的半入泥土的牛槽,和我们一行人等都在轮番演出着。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3)

二.

新关,位于黑塔镇东北部的姚倪村,距离黑塔集5.7公里,距离小湾仅有1.83公里,距离泗洪县的梅花集8公里。居民六百多户,五个生产组,以张、吴、石为大姓,也有蒋、韩、邱、代、董姓等等其他姓氏人家。

我们的向导张老师今年七十多岁,退休多时,孩子多在外地上班工作,其中一个在泗洪县上班,但没听张老师说起自己的孩子有在泗县上班的。这也难怪,这泗县与泗洪自解放后一分为二,虽同属当时的安徽省宿县专区,但不久再因不明之因改属江苏。和张老师同级别的濉河对岸的退休老师工资可到五千多,而张老师现在的退休工资则仅为三千多一点。

“俺小时候在这新关集河北的庙里上学,庙里还有三个神像。”张老师说。据《泗虹合志》载三官庙:在州东北五十里石家集。寺庙内部诸物毁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校舍后,小学校也迁走了。在没有了小黄河北面的几十亩庙地后,亦无香客,留下的僧人也只有眼看着原有的建筑物一天天倾圮下去。

等到了1980年代初,有基督教徒召集大批新入教者捐款,竟在三官庙的旧址上建了教堂,反正也没有那个僧人敢说这地方就是我们的。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得都笑了起来。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4)

三.

濉河与西来之小凄河交汇处,有旧时设立的缉税关口,即所谓的新关。小凄河自枯河头与汴河分,北去娄桥再过黑塔集至新关。其中枯河头到娄桥一段可以确认为古潼水故道。

在小凄河与濉河交汇的东岸有河道(河口现已封闭)再东去可抵安河,再北300米处汇入小黄河。小黄河,清代与民国时期称作新河。原两头分水,南入港河(即现在的新濉河),北入老濉河。河线迂回曲折,由屏山集西南七公里外的孟浅庄向北经吴家集,转东至褚马庄、王集,复向北行至杨俭东进入老濉河。1952年将小黄河改道由《泗虹合志》的规画自新关入濉河。

如果再算上诸多河道汇入后的濉河下游,可以说五河口交汇。在没有汽车火车更不说飞机的年代,这就是个繁华的水陆码头,丰水期可以西去灵璧宿州亳州阜阳以至于河南省境,即便是枯水期也可北去徐州连通京杭大运河,想彼时繁华三千若梦。

而这一切还都要从濉河与泗的关系说起。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5)

四.

据《光绪睢宁县志稿》载:明代之前的濉河,经取虑故城北,又东经睢陵故城北,东南经下相(今宿迁附近)故城南,东南流入泗水。即从灵壁县入睢宁县,经高作、耿车、宿迁,穿白洋河入清河口。

宋金后黄河由北流改南下,遂夺泗水入淮。

又因砀山、萧县等多处建减水闸分黄河水入濉,将濉河作为黄河的溢洪道。而这仅仅只是睢水淤塞的开始。至万历间黄河再次决溢,淤塞殆尽。睢宁县令申其学曾努力疏浚。等到天启年初,黄河再一次决堤,濉河终于淤成平地,故而志书写道“故道遂湮没矣”。

明代末期以后,濉河由灵璧入旧虹泗州后,分三股漫流。

北股,由渭桥北泄,夺巩家沟东入潼河,“东经四山湖,经赤山南入于宿迁之归仁集,东经白洋河入黄,曰小河口。”

中股,由渭桥东下,经刘集、刘圩南至濉河口(今新关北)入安河;

南股,由渭桥南泄,经高集至老鹳脖(今时集)分支:一入荀家沟,一由长直沟入古汴河。

乾隆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752~1757),开挖谢家沟,引濉入汴,亦名借汴行濉。工段上至濉河口(今新关北),下至小韩庄。

《泗虹合志》载,“乾隆十九年,奏准凤阳府设立稽查之濉河口,移虹县之南关;征收纳课之青阳关,改驻濉河口。(此处原文有误漏)”

乾隆十九年(1754年),泗州与虹县虽同属凤阳府,但泗州与虹县是互不隶属的行政单位。及至乾隆四十二年后,泗与虹方合并。故而《泗虹合志》中的这句话亦有误,乾隆十九年只可能移虹县南关之稽税关口去濉河口;至于移青阳的税务稽查到濉河口还要等到二十三年后泗州移治虹县,才有可能。

关于濉河口关,《泗虹合志》载:在石家集,距州五十里。用谷歌地图的测量距离为26公里刚好和志书隼合。这样不仅确定了濉河口位置,同时也确定了石家集的大概位置。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6)

五.

当一行人等询问正在坡地上点播豆种的一对夫妇,关于石家集的旧事时,对方笑着说:“俺家就姓石。”

“请问以前叫石家集的集市在什么地方?”

“叫史家集,已经没有了。”

咦!太出乎意料了。

这位石姓农人今年六十六岁,家里的麦茬地刚刚播上玉米黄豆,就剩下这屋前屋后的零地上没有种上种子了。“原来的石家集在河东面的濉河湾子南面。那地方以前是史姓人家居住,但家族不兴旺,后来这家人改为石姓,因为石家人多势众呐。”

“我们家祖上打山东迁来泗县东南草沟集,据说住在山东前的祖籍地是在山西老槐树。打草沟集再迁到新关这地方刚好七代”。

“那时候我家上人在这渡口摆渡,日进斗金,还盖了楼房。”

此时的濉河“上通河南、下达江苏,商船通津,故设关以権税,凤阳关监督征之。”也仅仅过了几十年的时间,黄河再次决堤,导致已经改道的濉河再次淤平。“嘉、道间,濉河淤,关撤。”并于光绪五年(1879年),将已经在石家集设立的濉河口关改驻青阳镇。

又据1990版《泗县志》载:民国四年冬天至民国五年春,开挖“老”濉河,泗、灵、宿三县出民工两万名。泗县工段上接灵壁大王庙,下至小韩庄,从此谢家沟为老濉河取代。小韩庄以下取汴河(即隋唐大运河)线,下至临淮头,并在青阳开新道入洪泽湖。

而从光绪五年(1879年),将已经在石家集设立的濉河口关改驻青阳镇,至民国四年(1915年)冬至民国五年(1916)春重新疏浚老濉河,其中濉河口关撤关已有37年。

民国五年之后,疏浚后的濉河航运再次恢复。而原来位于濉河口关旧址的石家集市(或者史家集市)也随着水流与人流,搬迁到西南四百米外的新关。至于新关人口中的那个“新”关,会不会对应的是原濉河口关,或青阳关,又或泗城南关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到民国纪元终止,这段时间内,新关刚好位于原泗县域内的中间地带。虽战乱频仍:一会是皖系,一会是孙传芳,一会是中央军进驻,一会是日本人据城,一会是八路军路过,一会是国军游击,一会是新四军游击,一会是白崇禧,一会又是解放军。但河水终年不歇,故而繁华不息,只不过此时的谢家沟已经改叫濉河。

及至解放后,伴随着原县域二分,以及更新的濉河水系的开挖,这个曾经处于县域中央地带的繁华水路码头一下子就处于瘫痪的边缘了。再不过多久,汽车以及同时伴随而来的公路系统的完全到来,彻底让新关没落,以至于一六三八的集市也被取消了。

至于原来的石家集吗,石姓人家手指的地方就是个普通的一片农田,只不过田里的砖块瓦砾稍多,徒增了农人耕种的负担。

尹集濉河(新关石家集与濉河)(7)

六.

打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同样叫新关的那个地名再次踏回对岸这里同样也叫新关的地方,已是四十分钟后了。我拍了拍这位肩头满是尘土的老兄,说了句:嘿,兄弟,下次再见,现在可以收起你的幻灯片咯。

走时别忘了你的礼帽,你的礼帽刚刚被挂在了那间草屋的那片屋檐上。

大官杨的树叶一动,风不由自主地又吹了起来。

2018-06-26参考书目:《虹县志》《泗虹合志》《光绪睢宁县志稿》《泗县志・水利》1990版《泗洪县志・水系》1990版《光绪睢宁县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