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商品一般都有几个共通的编码:如69码(条形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国食健字等)、电子监管码等。除此之外,每家公司往往还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唯一码,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商品号”。

这个“商品号”,本质无比简单,就是为了在公司内部进行唯一识别,方便销售、入库、数据分析等。

你数不清的纠结和犹豫(令人纠结的长与)(1)

笔者近来发现一个趋势,那就是商品号这么一个无比简单的东西,却被搞得越来越复杂。

这种复杂,起心动念是善意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商品号能够充分体现商品的各种属性,在规范化、标准化等各项动作上增加源动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商品号这一栏,加入分类属性编码、指定陈列位编码、主推定位编码等,以此来强化基础资料标准化管理。

但,往往事与愿违,想的太多,要的太多,无法得到的也就越多。道德经说“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商品号长就长呗,又能怎样?

有这种说法的人,一看就没尝过商品号过长的苦——无论门店一线,还是配送一线,商品号过长都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人痛心疾首,简言之,就是“太长了”。

具体说来,商品号过长往往会惹来这些“麻烦事”:

1、店长报货,自动补货之外,突然想起有某个顾客订货,就需要启动新增补货流程,手工输入该商品的商品号新增补货。结果一看,商品号是02190200100101234,输了一遍,仔细地检查了三四遍,结果还是有可能多一个0、少一个1,最后连商品都对不上…

2、收银员销售出单的时候,部分器械耗材,以及处方柜里的“瓶瓶罐罐”,通常没有可供扫描的69码,而只是粘贴了企业的商品号。比如顾客拿了一卷胶带过来,收银员就不得不瞪大眼睛,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敲,生怕输错一位,否则就得重头来过……

3、每逢盘点,收银员遇到的那些耗材们、处方药们,都得重来一遍,同样的噩梦反复经历。特别另人小崩的是,现在有Wi-Fi的门店,大都开始用盘点机进行盘点,在这些机器上摁按那么一长串数字,显然是一段魔鬼时间……

4、以上还只是在门店一线,如果是公司的总仓呢?总仓入库、总仓开单、总仓盘点……

5、更重要的是,如果某个商品出现分类错误,那就要修改商品号,这将牵涉到要重建系统商品信息的问题。毋庸置疑,这是个重大问题,因为不只是一串数字的更改,更是历史流向、库存、结款等一连串数据的连锁变化,同时,相关的GSP手续也极其繁琐……

你数不清的纠结和犹豫(令人纠结的长与)(2)

这么一条线地思索下来,起心动念只是想把商品号搞得规范化一点、标准化一点,结果却变成了作茧自缚!

那么,商品号就用简简单单的5位数,行不行?

好像也不行!如前面所说的,商品分类怎么办,货架定位怎么办,主推定位怎么办?

细细想来,竟是长也不行,短也不行!

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复杂,解决办法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

在商品资料表中,增加商品属性栏位,把分类、货位、主推定位等分别用单独的商品属性确定下来,增加“分类码”“货位码”“主推定位字母”。在合适位置标记这些独立于商品号的“码”,既能方便日常使用,又能确保商品基础属性明确清晰。

你数不清的纠结和犹豫(令人纠结的长与)(3)

到这里,应该说已经合理地处理了商品号“长”与“短”的矛盾。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还留有一个彩蛋——

许多人会说,在价签合适处打印清晰的标记,确实有利于店员日常处理,看得既快又清。可问题是,竞争对手来市调,也看得更清晰啦!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此提供一个思路:把“商品号”“分类码”“货位码”“主推定位字母”等需要显示在价签上的数字字符,不用任何连接符直接连在一起,然后打印在价签上。

这样,经过培训的“自己人”一眼就能看就明白,而竞争对手来市调,看到的还是一串非常长的数字。

最后一手,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下几个字串的先后排序。

零售无小事,尤其是天天发生的事,都是大事。从一个最基础、最简单的“商品号”,我们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道道”在里面,笔者只是提供一个思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