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西汉窦太后因溺爱小儿子,致其郁郁而终的故事,联想到当今层出不穷的溺爱现象,颇有感慨。

01.

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最小的儿子,也是汉景帝刘启的胞弟。窦太后对这个小儿子极尽宠爱,据《史记 梁孝王 世家 》记载:

梁孝王受到的赏赐不可胜数,库钱多达近万亿,金银珠宝比他皇帝老哥汉景帝的还多。除此之外,梁孝王还拥有超级大豪宅,他建造的东苑方圆三百余里,还将睢阳城扩张为方圆七十里。宫殿楼阁,真可谓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梁孝王仗着母亲窦太后的溺爱,变得更加不可一世。后来他竟在梁国大铸兵器,弓箭,戈矛等,数量多达数十万件。

一个诸侯王,怎么胆敢在天子眼皮底下铸造如此多的兵器?是谁给的勇气?当然是窦太后的纵容以及汉景帝刘启的默许。

要说汉景帝对弟弟的野心毫无察觉,那是不可能的。汉景帝之所以默许弟弟梁孝王无法无天,也许是出于骨肉亲情,不忍拒绝母亲和弟弟,很多时候都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但汉景帝的睁只眼闭只眼,越发使得母亲和弟弟肆无忌惮。在汉景帝废了栗太子之后,窦太后竟直接提出立梁孝王为储君。

立储乃是国家大事,一般传子不传弟,就算母亲再怎么宠爱弟弟,也不能拿国家前途开玩笑!汉景帝没有答应窦太后的要求,后来立了胶东王刘彻(即汉武帝)为太子。

梦想落空,一直觊觎皇储地位的梁孝王哪里受得了这个打击?!他气急败坏,派出杀手一剑杀了参与议嗣的袁盎等大臣,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怨愤。

汉景帝知道后,勃然大怒!虽然后来在窦太后和长公主的劝说下,汉景帝没有治弟弟的罪,但要想像当初那样宠爱他,是不可能的了。

汉景帝自此之后开始疏远弟弟梁孝王,甚至不同意弟弟留在京城的请求。后来梁孝王在自己的封国郁郁而终。

毫无原则地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作为家中老幺,母亲疼,哥哥宠,如果当初母亲窦太后没有这样溺爱梁孝王,而是教他守住本分,适可而止,想必梁孝王这辈子会过得很快乐顺遂吧。

父母怎样才能停止溺爱(智慧父母课堂溺爱的危害)(1)

02.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历史从未走远,千百年前的窦太后因溺爱毁了小儿子梁孝王的一生;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在重蹈历史的覆辙。

前些年看到的一则新闻,令我记忆犹新。

主人公名叫杨锁,是河南省罗山县人,23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竟活活饿死在自己家中....

一个正常的年轻小伙子,何至于饿死呢?!

村民们说:“他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

原来,杨锁这个小伙子非常懒,懒到让人大跌眼镜。

若说懒得出门,懒得工作,懒得洗衣,这都算是懒得比较正常的。但要是懒得连饭都不吃,那就懒得太过分了!

杨锁就是这样懒得过分。他懒得吃饭,村里人给他的肉、菜,挂在屋檐上都变臭了,也不烧来吃,实在是饿得不行了,他也不会烧来吃,而是出门去要饭。

他不仅懒得吃饭,更过分的是,他还懒得上厕所!每次要大便也不去茅房,而是在堂屋里刨个坑,用土一埋就完事了。

由此看来,杨锁饿死家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是,一个手脚健全的小伙子怎么会如此懒惰呢?

原来是父母的娇惯使得他一步步失去独立的能力,最终落得个饿死家中的下场。

杨锁从小长得清秀,且聪明,又是独子,父母对其十分宠爱。为其取名“锁”字,意欲把独子永远留住。

杨锁父母舍不得孩子走路,出门时用担子挑着他;舍不得孩子干农活,宁可自己累到直不起腰,也不让儿子拈一根草。

杨锁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仍舍不得让他干一点活。

后来母亲病重,实在是干不动了,不得不叫儿子去干活时,却遭到儿子的暴打。

在其母亲去世5年后的一个下雪天,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生而不养是罪,但养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尝不是种孽,还是种自作孽。

杨锁父母的溺爱,既害死了自己,又害死了爱子。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亲手折断孩子的羽翼,使其失去翱翔谋生的能力。

父母怎样才能停止溺爱(智慧父母课堂溺爱的危害)(2)

03.

战国时代的触龙曾经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天底下不爱孩子的父母是极少的,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想给孩子100%的爱。可有时“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不一小心爱就过了度,成了溺爱。

父母应该怎么做,爱孩子才能爱得刚刚好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注意:

第一:在生活上,拒绝包办一切!父母不要老是觉得孩子还小,做不到自己穿衣吃饭,你不让孩子去尝试,去试错,怎么知道孩子的潜力呢?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在那磨磨蹭蹭的,半天没穿好,还不如我一把帮他做了,省时省事省心!”

这种所谓的省事省心只是一时的,等到了后来,父母就会知道这种保姆式的包办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多少弊端。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当父母事事都挡在孩子前面时,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最终失去的就是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创造性等等核心能力。

所以,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吧,不要剥夺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二:在物质上,拒绝轻易满足!如果孩子不管出口要什么,都能马上得到满足的话,那他可能不会珍惜这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同时也会给他造成一种错觉:不管我要什么,父母总能马上给我。若下次父母不能及时给予,孩子可能就会大哭大闹,“每次都可以,为什么这次不可以!”

当孩子向父母提要求时,想想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再决定是否答应他。比如逛超市时,孩子看到一款小汽车玩具,哭闹着要买。可家里已经有很多种不同款式的小汽车玩具了,再买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了。

这时候,你可以对他说:“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款玩具。但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现在不能再买了。

这样吧,三个月后,你若还喜欢这款玩具,妈妈再买给你~现在我们去逛逛别的地方吧,你看那边还有很多好玩的!”

若孩子不听,继续哭闹不止,那就让他哭闹一会儿吧。这样他才知道,有些东西就算哭闹也无济于事,下次就不会哭闹着要东西了。

适当拒绝孩子,孩子更懂得珍惜每一件物品,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第三:在精神上,拒绝过分偏袒!家长都希望护孩子周全,有时候不知不觉间却对孩子进入了过分偏袒模式。

当孩子因为翻围墙出去上网,而被学校处分时,有的家长不批评孩子的行为,不去反思背后的原因就算了,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学校老师和领导,希望学校能撤回这个处分。

“我的孩子还小,他一定是被其他人带坏的!他一直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家长不觉得是自己孩子的错,一切都是周围人和环境的错。若是这样偏袒孩子,孩子就会毫无是非曲直的观念,“反正不管我做了什么,都不是我的错。”

家长要知道:对孩子的偏袒,不是爱,而是害。

偏袒是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默许,是对孩子不承担责任的纵容,是对孩子内心的恶的滋长!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始终关注是非曲直是什么,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曲直观,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守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母怎样才能停止溺爱(智慧父母课堂溺爱的危害)(3)

04.

《颜氏家训 教子篇》说: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本来是想给孩子更多的好处,其实是害了他们。

爱,是一门学问。过犹不及乃为溺爱,如何爱得恰到好处?是每个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愿天下父母,都能在这门课上拿高分!点个赞,与各位父母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