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喜欢看悬疑类破案剧的,一是各种紧张反转的氛围塑造,看起来比较刺激;二是多少能学点知识,比如一些简单的常识;再就是还能验证一下自己的逻辑推理水平,总之,要比看玛丽苏或者选秀节目有意思也有意义一点。

另外就是很多案件背后都有很深重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很少有孤立的纯犯罪者。而每一个案件的侦破往往都会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于观众而言,也能引起一些关注,乃至引发多一些思考。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1)

通常,我们看到的悬疑剧,很多关键的信息、证据等等,从角色的视角看很可能一闪而过,又或者给一段旁白类的说明,实际上很多时候,观众是不知道的。在此之后,台词说重要就重要,说关键就关键,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简单说,就是剧中角色所看到的信息,在演绎的时候,并不需要观众也同时了解到,跟着剧情发展就好。可能编剧和导演并不希望观众是一个洞悉所有故事的旁观者吧,谜底必须要最后揭穿才有意思!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2)

而在这样的一部悬疑破案剧中,剧组很良心的把剧中角色所看到的重点都标注出来了,虽然是有限度的,但是看剧的时候总算不再那么蒙逼了!

干尸案中,尸体上给出了许多信息,普通人恐怕是看不出来的,剧组很良心的对此进行了标注;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3)

同样,随后的文物上面,也对一些重要的标记进行了说明,比如一般都出现在古墓中的“活体钩纹皮蠹虫”,这样即便不需要再次说明,观众也会知道这很可能是个墓葬品。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4)

剧组也通过角色的视角对人物进行标注说明,这样使得观众看过一次后,也会更多的关注细节。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5)

即便是尸检过程中,依然会通过法医的视角,将他所看到的信息点标注展示出来。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6)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7)

当然,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也不一定就跟得上剧情的发展,或者说猜得不一定准确,但是总比看主角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要好。

没错,这就是近期开播的《心灵法医》,一部治愈系法医破案的故事,是的,法医破案!

警察都是在法医的引导、提示下进行案件侦破行动的。而这个法医本身又是一起命案的“嫌疑人”,时刻在受到一个“卧底”刑警的关注和怀疑。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8)

当然,根据前几集中,法医的表现,他肯定不是凶手,而背负使命的女刑警队长显然会爱上这个善良温暖、敏锐专业、特立独行的刚毅法医的。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9)

这样类似PPT演示的友情提示实在是很又必要的,当然,要串联起所有的重要信息,推理出正确的剧情发展也是不容易的,还得认真仔细看剧,不被剧组误导猜行。

看一集停不下来的破案剧(观众也可以有限度的参与破案了)(10)

比如,哪里能看出宋轶饰演的刑警队长的脸上既有“岁月静好”又有“刚失恋”的标签呢?

《心灵法医》,你看了吗?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