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李尚程 仲文路 见习记者 颜靖尧)从“窝棚”“草屋”,到“土房”“瓦房”“平房”,再到今天的独家小院,这个昔日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沭阳县陇集镇墩前社区,经历过破旧瓦房全部拆除,老旧小区实施有序改造……现如今,一跃成为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样板”社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 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 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

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 喜迎二十大记者环宿行

宿迁网讯(记者 李尚程 仲文路 见习记者 颜靖尧)从“窝棚”“草屋”,到“土房”“瓦房”“平房”,再到今天的独家小院,这个昔日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沭阳县陇集镇墩前社区,经历过破旧瓦房全部拆除,老旧小区实施有序改造……现如今,一跃成为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样板”社区。

作为宿迁农房改善示范项目,墩前社区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当下,社区居民的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6月21日,记者带着这些疑惑来到了墩前社区。

在墩前社区,可见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绿意盎然,布局错落有致;精致的独家小院,户型紧凑实用、布局科学、功能齐全;院前的鲜花绿植,郁郁葱葱。

据了解,墩前社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于2019年7月开工,2020年9月建成,现有居住人口5000余人。社区采用“统规代建”模式,主要有140平方米、135平方米、80平方米和40平方米四种类型暖心房,平均每户只需出资4万元即可进行安置。社区还按照“五通八有十到位”标准和每户均有小菜园、农具停放处的陇集“标配”,低成本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老板,这是今天新到的货品,请签收!”当天早上8时许,一辆载满新鲜蔬菜和肉类的货车从沭阳县城行驶至该社区一家超市前,工人熟门熟路地将货物从车上卸下,随后,一些拎着“环保袋”的社区居民开始购买生活物资……

“以前,都是我们农村的蔬菜送到城里,现在不一样啦,都是城里的蔬菜往我们农村送!”33岁的收银员姚翠莲说,如今,社区居民不用出远门购买生活物资,和城里人一样,生活方便又安逸。

姚翠莲所在的这家超市占地300多平方米,生活用品齐全,能满足社区居民一般的生活需求。“过去,我也曾外出打工,但我们村成为新型社区后,我便安心待在家乡工作。现在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邻里和睦,我们的生活已经迎来了‘新时代’。”姚翠莲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曾经的墩前社区道路坑坑洼洼,不少路边还堆着生活垃圾。近年来,随着农房改善工作不断推进,社区内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区配套建设了集办公议事、便民服务、商务交流、社区超市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最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让他们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城镇生活。”墩前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黄虎说,去年墩前社区的集体收入达150万元,实现了户户有收入、人人有活干的生动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据了解,墩前社区流转90%以上土地用于发展花木等高效农业,新增农业就业岗位400个。

当天上午,在墩前社区内的一处红叶石楠种植基地中,该社区近百位居民正在采用塑料容器栽植红叶石楠苗,显得忙碌且热闹。

“我嫁到这里30多年了,别看我说着一口地道的沭阳话,其实我是贵州人。这里的变化,我是亲身经历过来的。”52岁的吴士芳边熟练地栽植着手中的红叶石楠苗边说着,“富足的生活需要党和政府的引领,看看咱们社区居民就在家门口也能找到活儿干,一天能赚百把块钱。”幸福的生活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如今,他们一家从瓦房搬进了新房,还有单独的小院,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2021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沭阳发展这个项目,在这里的工人都是墩前社区的居民,项目最多可带动百余名居民就业,熟练工日工资可达200元。”该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志远介绍,他来自浙江,目前购买了60余万株红叶石楠苗进行种植,就等着来年卖个好价钱。

抬头远眺,在这片红色的种植基地上,墩前社区居民正用红叶石楠苗在家门口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待到红叶石楠成熟时,绚丽的枝叶如焰如海如画,与美丽的墩前社区相映成景,热烈而鲜红。

此处的广厦千万间,正托起了社区居民的“安居梦”,也让社区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