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名字是名和字。但是,古人的名要分两种情况,即名和讳—人活着的时候叫名,死了才叫讳。

在现代能看到,墓碑墓志上的“先考讳某某”(我去世的爹那我不可以提起的名字叫某某)。但大明人有趣,活人见面也会称讳,让更早期的人听了,还以为活见鬼了[捂脸]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后代(历史趣谈大明儿子叫)(1)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后代(历史趣谈大明儿子叫)(2)

尺牍,古人用以传递信息、交往沟通的书信。

生名死讳成年字

生时称名,死时称讳。到明代人们却习惯活着时也称“讳”了。“名”是正式的名字,即平时所说的“学名”。学名?—这个名字要到开蒙上学的时候才会有。

在此之前,大明人都只有个乳名。像大明皇室的孩子,乳名叫“某哥”…。平民百姓往往给孩子取个贱名,好养活,诸如今天的“狗剩”之类的。

寄名—寄放在寺庙神仙名下取的名字。寺庙神仙能保佑孩童平安,但寄名往往是暂时的,长大后要改回来。

赐名—皇帝给的名。不过这个不易得,我也就不多说了。

名以外的“字”,像关羽,字云长,按照礼制,要在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的时候才称字。冠礼是男子十五至二十岁时加冠;笄礼是女子十五岁时戴冠笄(一种插住头发和冠帽的簪子),冠礼、笄礼分别是男子、女子的成年礼。

字不是随便取的,要和名有关。像唐寅,字伯虎,“寅”是地支第三位,对应的生肖是虎。而“伯”字,是因为他是长子。伯仲叔季,大儿子就称“伯”。

名字以外,还有号,即别号。别号往往都是自己取的,表现出自己的品行、情操和意趣。据说大明的人一旦做了官,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改个号,娶个小”(懂的人都懂[奸笑])

子女变“平辈”

字、号多用在书面语,在口语中较为少见。事实上,平时大明人对人另有一套称呼。

如果你去了大明,听见有人叫哥哥、姐姐,那么你注意了,别人未必叫的是你理解的哥哥、姐姐。

因为在大明,儿子叫“哥”,女儿叫“姐”。那么真的哥、姐呢?当然也要加“哥哥”、“姐姐”,这需要你仔细分辨了。

还有“姐夫”一词—在大明,妓院来了客人,大家就叫他“姐夫”。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点赞和评论!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后代(历史趣谈大明儿子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