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于崇德八年猝然崩逝,生前未指定继承人,皇位归属悬而未决。当时有能力争夺皇位的势力主要是两黄旗支持的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两白旗支持的皇太极幼弟睿亲王多尔衮。两方各不相让,卷入皇位争夺旋涡的人不知凡几,八旗躁动不安。为避免大清基业毁于一旦,两黄旗提出立皇太极皇子即位,即豪格和多尔衮都排除在皇位承继之外。经过反复协商、妥协,最后,6岁的福临登上帝位,成为新君。那么,论出身,博穆博果尔比福临还要尊贵一些,为什么最后他却没有登上皇位呢?

历史上博穆博果尔怎么死的(博穆博果尔论出身比福临更尊贵些)(1)

(1)皇太极乍然而崩,去的突然,生前关于皇位承继问题未流露只言片语,因此皇位之争如火如荼。

历来皇位承继不是父死子继便是兄终弟及。皇太极诸子中,他亲封承认的地位尊贵的五宫后妃中,只有贵妃所出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和庄妃所出皇九子福临。此外,还有他的长子已成年并且军功赫赫的肃亲王豪格和他的弟弟同样战功卓著的睿亲王多尔衮。

俗话说国赖长君,主少则国疑。彼时豪格和多尔衮都已成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而他们也是皇位的有力继承人。无奈二人龙争虎斗,剑拔弩张,导致八旗内部分裂严重,为保大清基业,无奈将两人都排除在外,另立皇子。由此,两个稚龄幼童博穆博果尔和福临登上政治舞台,拥有了角逐皇位的资格。

历史上博穆博果尔怎么死的(博穆博果尔论出身比福临更尊贵些)(2)

(2)虽出身尊贵,无奈生母为大清宿敌察哈尔部林丹汗遗孀,不及科尔沁部与大清联盟关系更为亲近。

博穆博果尔的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她原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后来林丹汗逝世,她于一年后生下林丹汗的遗腹子阿布鼐。同年,也即天聪九年,她率部归顺后金,后改嫁皇太极,成为他的侧福晋。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建立大清,册封崇德五宫。娜木钟被册为西宫大福晋,也即麟趾宫贵妃,居第三位,地位尊贵。六年后,她诞下皇太极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彼时东宫大福晋海兰珠(关雎宫宸妃)所生八皇子早已夭折,西次宫福晋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膝下育有九皇子福临,而庄妃居五宫之末。论传统,继立之前子以母贵,继立之后才是母以子贵,海兰珠去世后,博穆博果尔生母,贵妃娜木钟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高于庄妃,按理,在另立皇子的提案下,博果尔比福临更有优势。

但是,博穆博果尔在宫中确实比福临地位更尊,然而还要考虑到他们身后千丝万缕的政治势力。博穆博果尔同母异父的兄长阿布鼐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腹子,彼时为察哈尔亲王,而察哈尔部向来视大清为敌。虽然已经归顺,但毕竟时日尚浅,祸福难料。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立博穆博果尔,一旦阿布鼐有异心,他一定会借此插手大清军政,动摇甚至毁灭大清基业。因此,博穆博果尔即位有着难以预测的风险。

相比之下,福临的生母庄妃,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科尔沁自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起,便一直与大清联姻,关系更为亲密。庄妃早在太祖年间便嫁于皇太极为侧福晋,地位一直尊贵,而贵妃则是寡妇再嫁,论资历远不如庄妃。更重要的是,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和已逝的宸妃海兰珠都来自科尔沁,她们分别是庄妃的亲姑姑和亲姐姐。哲哲身为皇后,对立嗣大事上有一定的发言权,而她肯定会支持流有科尔沁血脉的由自己亲侄女所出的福临。

再者,皇太极宾天时,福临已经6岁了,相对来说已经懂事了,而博穆博果尔才2岁,还是个懵懂的孩童。福临年长又聪明稳重比不知事的孩童好,要承担的风险小。

历史上博穆博果尔怎么死的(博穆博果尔论出身比福临更尊贵些)(3)

(3)多尔衮退出皇位争夺战后,为争取最大的利益,鼎力支持、拥护福临即位。

豪格生性优柔,在皇位之争中不够果决、勇敢,令支持他的力量大为失望。经过一番争斗,多尔衮心知肚明女真社会时期奉行的兄终弟及已经不能实现了,但是也不能让豪格登上帝位,否则便是自己兄弟的末路。彼时,因为皇位之争,宗室大臣们几乎都卷入进来,大清面临艰难抉择——成则兴败则亡。

两黄旗素来因是皇太极亲军而地位超然,为继续保持两旗的优势地位,两黄旗大臣坚持必立皇太极的皇子。多尔衮敏锐地抓住机会,以豪格退出为由同意另立皇子。而他支持庄妃所出的皇子福临即位,并且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出任摄政王,他所提出这一方案为双方接受。

至此,多尔衮和豪格的地位之争落下帷幕,明面上两人都未称帝,实际上多尔衮稳居上风,实际掌握国家政权,而最大的受益者福临则成为新帝,年仅6岁。

历史上博穆博果尔怎么死的(博穆博果尔论出身比福临更尊贵些)(4)

博穆博果尔因生母地位尊贵而有望继承大统,同样因为生母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而与皇位失之交臂。让人艳羡的是,他13岁那年被册为和硕襄亲王,彼时大清已入主中原,他与国无功却能成为亲王,可以说是大清最年轻的王爷了。可惜,一年后他就去世了,死因不详,还不满15岁。他死后被谥为“襄昭亲王”,因为无嗣,爵位被收归朝廷,令人扼腕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