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是大清的第七任皇帝。清朝不同于过去的汉族皇帝,没有实行利于解决争端的嫡长子制度,而是从众多皇子中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在皇帝辞世之前秘密写一份诏令藏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这样虽然看似有利于皇权稳固,利于国家治理,但是容易结成党派纠纷。

道光皇帝辞世之前有两名皇子可以供他挑选。一个是长子奕詝,一个是四皇子奕訢。奕詝虽然是长子,但是他天资平平,年轻时又因为骑马跌落而摔折了一条腿。相比而言奕訢天资出众并且晓畅军事好像在做皇帝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再最后道光皇帝却选择了相对平庸的奕詝。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1)

一、风雨飘零的帝国

道光辞世前留给两名皇子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由于大清长时间的固步自封,很少和世界文化交流交融导致当时的清朝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第一次看到了欧美列强的实力。道光皇帝也立下志向不做亡国奴。

可是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改革压力重重,道光皇帝直到死也没有对当时的局面做出什么实际性的突破。其实道光皇帝一生虽然不能说是政绩斐然,但是确实是非常的节俭。平时就只吃一个烧饼,并且让后宫里的妃子穿还在打补丁的衣服。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2)

可是清朝的官员还是非常腐败。很多人为了博得皇帝的喜爱明面上也穿有补丁的衣服,背地里却是山珍海味。为数不多的贤臣林则徐还被发配充军。道光皇帝在离世前一共只有两个皇子成年。长子奕詝的母亲是当时的皇后,但是生下奕詝没多久就去世了。

二、夺嫡风波

静贵妃成了奕詝的养母,而她也是奕訢的生母。奕詝和奕訢本来就是由一个母亲养大,小时候一起玩大的,关系好的很。可是因为皇权争夺的困扰两个人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都开始培养自己的党羽最后反目成仇。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3)

满清帝国十分注重对各位皇子的培养,要求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经史。奕訢作为弟弟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尝尝也是出口成章。奕訢很早之前就开始主持军机处事物,朝中的大臣也都很看好奕訢成为未来的满清皇帝。

而奕詝知道自己学习能力上有差异,于是学习就更加刻苦努力并且仁厚谦逊,在道光帝面前表现的也更加孝顺温从。两位皇子各有各的优势,这让道光皇帝最后很为难。总的来说肯定是处理事物很强的奕訢更受赏识。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4)

一次道光皇帝在狩猎的过程中射伤了一只母鹿。道光说让长子奕詝补一箭收获猎物。这时候奕詝眼眶却红润了起来迟迟不肯动手。道光问他缘由,奕詝眼中流出了眼泪他娓娓说道:“现在是春季,万物生灵,不宜打猎射杀。”

这样的话语平时道光一定能感觉出来奕詝是在阿谀奉承,但是此时已经年迈无力的道光来说真的是感动至极。想起都是自己孩子现在却要为皇位拼杀,对此,道光选择继承人的天平逐渐倾向了奕詝。而奕詝身边还有一个权臣,为奕詝出谋划策,他的名字叫做杜受田。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5)

杜受田眼中奕訢虽然更加聪慧,但是奕詝更加懂得帝王之道。更加适合维持风雨飘零的满清帝国。而到最后时刻,杜受田为奕詝出了一条最后的方案,打动了道光皇帝,让皇位最后传到了奕詝这里。

道光皇帝的最后的时光里把奕詝和奕訢两位叫到床边,想最后再考验一下这两个皇子。第一个开始谈话的是奕訢,问他如果以后当皇帝会有什么打算。奕訢把自己满腹抱负一口气都说了出来,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要改变清政府积贫积弱的现状。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6)

道光皇帝很满意因为这就是他在鸦片战争受挫后的理想,但是他已经无力无力改变局面了。道光皇帝让奕詝进来,说一说他的想法。奕詝早就受了杜受田的指教。来到道光帝的床前只是跪在旁边哭泣。然后说道:“儿臣哪有什么想法。儿臣只希望皇阿玛能身体健康。”

道光皇帝本来就劳苦勤俭一生,这一番言论让他十分感动。明明辛辛苦苦做皇帝,最后反而可能成了罪人。道光觉着奕訢虽然天资聪慧,但是奕詝更加仁义宽厚,更加适合当皇帝。就最后把位置传给了相对平庸的奕詝。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7)

三、无可救药的清朝

奕詝最后继承了皇位成了咸丰皇帝,而奕訢则被封为了著名的恭亲王。咸丰皇帝因为个人恩怨并没有重用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訢。清政府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咸丰在位虽然整顿了自乾隆以来腐败的吏治,改革了军机处,但是来自列强的侵略他却根本无力应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最后还是找来了恭亲王奕訢,让他又跟列强签订了合约。恰巧此时,太平天国起义也爆发了。奕訢既讨好了洋人,又主持镇压太平天国,就在此时,他还开始领导起了洋务运动,权力也是达到了顶峰。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8)

后来咸丰皇帝在在热河病逝。清政府的大权却旁落保守派的慈溪太后手中。奕訢的仕途也断断停停,洋务运动失败后,奕訢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了。最后虽然身为亲王,但是却没有一点实权。最后于光绪二十四年在北京病逝。

总结

奕詝和奕訢都是好皇帝和好亲王,但是大清却在他们手中走向了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已经无法与世界接轨。他们俩的失败也是封建统治的失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政府的衰退更是在警醒国人弱国无外交,发展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乾隆见过儿时的道光奕詝吗(道光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