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贾岛,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他的炼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苏轼对其的评价“郊寒岛瘦”,诗境寒痩窘迫。

贾岛一生以诗歌为生命,“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他不喜平庸,偏爱探寻为人所不注意的幽僻之地,喜以生涩的语句刻画清冷幽寂的诗境,“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皆是个中代表。

评价贾岛诗的经典诗句(贾岛最具禅意的一首五绝)(1)

贾岛 图片源自网络 如侵删

然而千年之后,其最广为流传的,却是一首言语平常、诗境开阔的小诗——《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早年为僧,后虽被韩愈劝而还俗应举,却是二十余年无缘得第,生活也常常贫困凄苦,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大多萦绕着哀愁悲苦的情绪。

但他隐士情结贯穿于思想之中,写了不少关注僧侣生活情态的诗歌,成为其作品中的一股清流,这也算是他在愁苦生活的一种寄托吧。

这首写隐者生活与情趣的小诗,题目即揭示主题:前往寻找隐者,隐者却不在家。在此诗中,不见他其悲愁,但觉自然与超脱。

评价贾岛诗的经典诗句(贾岛最具禅意的一首五绝)(2)

松下问童子 图片源自网络 如侵删

诗歌前两句取境于青松之下相对而立的诗人与小童,诗人询问隐者去向,童子对答,师父采药而去。

后两句画面一转,从青松之下问答的二人身上瞬时拉远,将镜头定格于苍翠青山,白云深深。尾句五字“云深不知处”,实在美妙,苍茫之境中,隐士出尘脱俗的形象、隐士生活的自由超脱、无所拘束从中而出。

而直耸如云的青山、朦胧云雾的缭绕之外,还有广阔的天地,此句如画中之留白,引人遐思。诗从小境写起,收于无穷尽的缥缈之境,境界高远,开阔超脱。

评价贾岛诗的经典诗句(贾岛最具禅意的一首五绝)(3)

云深不知处

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再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禅意与哲理。

世间万事万物,很多时候我们所执著追寻的,不过是一个结果。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心下难免伤心失落。贾岛寻隐者,想要的结果是寻到,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遇”。

由此,我们也不由会想起雪夜访戴的王子猷,因为突然兴起,想见戴逵,便乘着雪夜连夜坐小船来到其家门前,却不进门便又转身返回,他说“乘兴而往,兴尽而返”。

还有那个在青年时期访戴天山道士的李白,结果同样是不遇,他最后写“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虽言“愁”,却也未必愁到哪里去。

评价贾岛诗的经典诗句(贾岛最具禅意的一首五绝)(4)

白云与青松

你看,很多事情,努力地追寻,其实未必会有一个所期待的结果收尾,但那又如何呢?

贾岛一生执著于炼字与苦吟,然而千年之后,其最广为流传、为人所喜爱的,却大多不是他那些苦心经营、诗境幽僻的作品,而是这语言上丝毫不事雕琢的小诗。

这多少与寻隐者而不遇的结果有些类似。

很多时候,求什么不一定能够得到什么,但有这千般努力、万般追寻的过程,不也就够了吗?

苦寻而不得,便回头想想这“云深不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