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夏季要养阳。《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准则。
夏季饮食养生原则
炎炎夏日里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煎炸油腻、辛辣食品。
一是健脾除湿。夏日脾胃功能低下,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佩兰等以健脾化湿。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需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五是以清为点。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清淡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
夏季防暑常识
夏季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常备防暑药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专家介绍:
周美珍
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中医科主任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6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用中医理论治疗多发病疑难复杂病,专业特长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胆病、胰腺炎 及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擅长治疗肿瘤病人的术后恢复,预防复发,延长生命期。近年来对治疗胃肠道息肉 ,各种结节,老年性失眠及便秘 有独特的疗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二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
通讯员:张晶津
编辑:黄萌楣 周芸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