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学第二周,根据学校安排,我来负责组织管乐队孩子们的训练。

第一次踏进训练教室,整个人都懵了。宽敞的教室,仅坐了五六个孩子,有二十多个没有到。这些孩子为什么不来训练呢?管乐老师开始授课后,我也开始了“寻人之旅”,当我跑遍所有有吹管乐孩子的班级后,下课铃响了,第一天的训练也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第二天,我满以为经过前一天的“邀请”,孩子们会如约而至。我错了,教室里依然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孩子!趁着时间还早,我又挨个班寻找,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找来了一大半。我有点生气地对他们说:“今天老师的腿都跑大了,你们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第三天我笑了笑,接着说,“我姓刘,从现在开始,刘老师陪你们一起练管乐,找你们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明天你们能按时来吗?孩子们,两年一次的全县美育节即将到来,咱们一起好好练习,争取在美育节上取得好成绩,好吗?”

02

后来的日子,来训练的孩子们多了起来,但依然参差不齐。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孩子们凭兴趣报名参加管乐队,但学习乐器是枯燥重复的过程,要完整流畅地演奏一首曲子,必须经过反复练习。经历了一段学习音乐的新鲜期后,孩子们开始厌倦单调重复的练习,很正常。

03

六年级的学生临近毕业,学习任务相比要重一些,缺勤的孩子偶尔也会多一点。我挨个班级了解情况。

蔡心怡、王瑞都是六(7)班的,都没有来,怎么回事呢?我来到两个孩子所在的班级,当听说是找们参加管乐队训练时,两个孩子齐刷刷的钻到桌子底下,我向班主任简要介绍了情况,在班主任配合下,终于做通了两个孩子的工作。

找到六(2)班的於连城时,他一口回绝了我:“我要做作业,我不参加训练。”

“以前你参加了,现在你必须参加,比赛在即,谁也不能少。”

“老师,六年级马上要毕业考了,学习很重要。”

“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也认可你的看法,可我们管乐队是个大集体,你不来,他也不来,那我们这个节目就不用参演了?”

“你看,我们能不能这样,每天在学校的训练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每天在学校按时参加训练,放学回家利用课后时间把这四十分钟的学习补回来?”

听了我的建议,他好像不那么排斥我。

“你是个优秀的孩子,花同样多的时间,做好两件事情,事半而功倍,你觉得谁更划算?”

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

04

比这些孩子,更虐心的是张余坤小朋友,当我点名发现他没来的时候,去班上找他,班上不见他的踪迹。一个同学悄悄的告诉我:“老师,张余坤在小花园。”

在小花园找到张余坤,我狠狠的批评了他:“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整节课你既不在教室学习,也不在铜管乐队训练,你想干嘛?”

“我不喜欢吹管乐。”他怯怯的说。

我说:“真不喜欢,以后可以不参加,但是这次必须来。做事情要善始善终,我们一起把这次活动参加完再说,好吗?”他点点头答应了。

刘梅一直在默默的守护孩子(我和我的那些吹管乐的孩子们)(1)

05

训练之初的一个月时间里,这样的桥段经常上演,我就与孩子们软磨硬泡着。每天训练完,我也在不断的打退堂鼓:孩子们如此表现,要不要参加比赛?即使参加了,这样的态度会有好的成绩吗?天天跟孩子们碎碎念,孩子们是不是很讨厌我呢?以前学校不是有负责铜管乐的老师吗?为什么这个学期换成我呢?

当负面情绪不约而至时,我猛然发现,我是不是被孩子们感染了。说服别人参与的同时,自己却想着退缩了。以前负责的老师在学校音乐老师不足的情况下,本不教音乐的她们,却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作为音乐组的一名老师,我责无旁贷,况且孩子们都能按时参加训练,是个很好的开始。

付出必有回报。在三个多月的训练里,孩子们有退缩,我及时鼓励;孩子们有厌烦,我及时沟通;孩子们学习与训练发生冲突时,我及时排忧解难……孩子们开始慢慢接纳我,安心的的回到训练教室,认真地一遍一遍练习;孩子们一次比一次吹得好……

虽然训练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坚信,幸福花开需要等待,就像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散步》里写的那样。此时,我的小花园里,不正有一群小蜗牛们和我一起散步吗?听,小蜗牛们吹着小曲呢!我的小花园里的花都开了,还散发着芬芳呢。

06

表演的前一天,孩子们如约而至。因为第二天要比赛,加大了训练量,吹了快两个小时,却没有一个孩子喊累。

我给他们竖起大拇指:“有没有信心明天拿奖?”

“有!”那坚定的回答在教室里回荡,也回荡在我的心里。

美育节如约而至,穿上崭新演出服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一大早,我和户老师忙着给孩子们化妆,文泽楷给我端了杯水:“刘老师,你累了,喝口水吧!”

我很开心!这帮孩子,从陌生到熟悉,从排斥练习,到欣然接受。这之间的辛酸与快乐,也只有我和我的这帮孩子们懂得。

比赛当天,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

孩子们欢呼雀跃,我却有点伤心了。比赛之前,我就答应他们,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可以按兴趣爱好选择活动课。我的这个团队,将有一部分孩子离开。

“老师,我们还能在管乐队学习管乐吗?”

“当然能,老师欢迎你们!”

对依然在管乐队不离不弃的孩子,我热情欢迎;对离开参加其他活动的孩子,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是孩子们应该拥有的权利!

作者单位:黄梅县第三小学投稿邮箱:duxiedadui@163.com(需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