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妃毒死日本人(那个被元配毒死的扬州女子)(1)

文:曾晓 读史专栏作者

自古红颜多薄命,独留荒冢向黄昏。西山残阳如血,映得月容墓格外孤凄,枯叶飘零,墓前两只石狮子更显苍老,似乎在无言的呐喊,诉说月容夫人悲凉的一生。黄月容,明末江南扬州人。自古扬州出美女,说得真真在理。月容在十三四岁时便出落得如出水芙蓉般,惹人怜爱。而在此时,她遇到了少年便步蟾宫折得丹桂的冯元飙——被戏称为“最年轻的老太爷”。冯元飙正往揭阳上任,见其孤苦无依,怜其才貌,便收留了她。金风玉露一相逢,才子配佳人,本应是胜却人间无数,奈何元飙家中早有结发妻苏氏,月容只是一个小妾,苏氏的父兄皆为权贵,常常是骄横跋扈、欺压月容,而月容明事理、识大体,对主母侍奉周到。比起姐妹,月容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何为幸运?千金买笑自古有,而元飙对月容是真心真意的,闲时与她花前月下论古今;忙时,与月容共清案牍。月容聪慧过人,为夫君出谋划策,连破奇案,她如何智破麒麟案、鲤鱼案等至今广为传颂。不仅是冯元飙对月容十分宠爱,就是当地百姓对月容夫人也是十分敬爱,并尊称她为月容夫人,对她的爱戴甚至超过了素有爱民知县之称的冯元飙。而懂事的月容不但不恃宠而骄,对主母毕恭毕敬,更是常劝夫君:“妾荷君宠过浓,主母在堂,需恩遇,以其余逮妾可矣”。如此胸怀,怎叫人不敬佩啊!红颜终究是薄命,昔日芳龄十九的苏小小葬于西湖西泠桥畔,而今年仅十七的月容就埋于黄岐山。而“剪月容”中的剪又是何意呢?也许大家有些不解、有些震惊,而这个字却是最贴切的。而这就是月容的不幸之处了。月容随夫君在揭阳过了仅仅四载而已,一次元飙外出办公时,妒意累积已久的苏氏竟起摧花意,就在日落西山时,盛情邀月容赴宴。明知是鸿门宴,摄于苏氏淫威,只能前往。苏氏对月容是笑脸相迎与往日判若两人,更是叫月容起了戒心,而苏氏也早准备了两层酒,一为美酒,一为毒酒,苏氏敬月容的第一杯酒被月容婉拒,但自饮松了她的戒心,最终,月容还是喝了毒酒。苏氏在月容奄奄一息时,怨恨不但未消半分,见月容更是美艳,想到自己因她夜夜守空房,对月长叹,夫妻感情日渐淡薄,她恨月容智比孔明,貌似天仙,让她恨意更深,提起利剪,刺向月容的脸,左扎右划,还用刑具摧残月容身体的各部分,如此残忍,不亚于西汉时的吕后啊!可怜绝世佳人呼天无言,唤地无语,在苏氏的和毒酒的折磨下香消玉殒了。苏氏则修书谎称月容患急症而死去与冯元飙。元飙接到书信后,肝胆俱摧,为月容办理后事,亲为其守灵。天网恢恢,苏氏贴身婢子因心中有鬼,言行怪异,被元飙盘问后道出了真想。元飙闻此真相,更是痛断肝肠,决心为月容报仇。元飙约苏氏一同泛舟,趁苏氏沉浸在月色中时,将其推入江中,见苏氏不知所终时,再假意呼救,就这样两行假泪,三柱清香,瞒过了苏氏父兄。元飙择黄岐山为埋香处,百姓闻讯泣不成声,正月十六时将月容下葬,而下葬之日,大雨倾盆,百姓纷纷前来祭拜知县的小妾黄月容,尊称她为月容夫人。

容妃毒死日本人(那个被元配毒死的扬州女子)(2)

广东揭阳黄岐山月容墓

岐山胜景依旧,奈何人事早非。他和月容已天人永隔,哀思欲寄无从,他命人修建了侣云庵和避雨亭,悲痛欲绝的他请人为月容作赋,亲作《钟铭》,刻于钟内,并在钟上刻上了“情与铁坚,缘从响决”,世间最惨莫过生死别,年年岁岁景依旧,只是佳人魂归去,元飙从此不再娶,可见他们之间的深情,引人垂泪。年年的正月十六,踏青来拜祭月容夫人的百姓络绎不绝,并将月容夫人供奉为神,永远活在百姓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