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主要分属于齐、鲁两大国。
泰沂山脉以北是齐,都城临淄,济南即历下,属齐国。
泰沂山脉以南主要是鲁,都城曲阜,另外还有曹、莒、郯等小国。
秦朝
郡县制,一级行政区是郡,相当于省。山东主要分属于四郡:东郡、薛郡、琅琊郡、齐郡。
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原鲁国故地置薛郡;原齐国故地分为齐郡和琅琊郡,齐郡治所为齐国故都临淄,琅琊郡治所今青岛琅琊镇(原属诸城)。
汉朝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个州不是行政区,只是监察区。东汉时期与西汉总体差别不大。
一级行政区是郡,但汉末时州成为一级行政区。 山东主要分属于四州:青州、兖州、徐州、冀州。
西晋
一级行政区是州,相当于省。
山东主要分属于四州:青州、兖州、徐州、冀州。
隋朝
一级行政区是州,相当于省。州下辖郡。
山东主要分属于三州:青州、兖州、徐州。
唐朝
唐朝一级行政区是州,相当于省,此时州很面积小但数量很多。后来为了便于控制和监视,设置了道,道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
河南道加河南府就是今天的河南与山东。河北道的德州、棣州(今滨州)、博州(今郓城)。 山东主要属于河南道。
山东细分为曹州、登州、莱州、密州、青州、沂州、兖州、淄州、齐州、郓州、棣州、德州、博州。
隋唐时期的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区。临淄县当时隶属于青州。
北宋
北宋的一级行政区是州府军监,府的地位最高。兖州最先升府,即袭庆府。齐州次之,即济南府。青州升府较晚。
山东主要分属于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但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都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
金朝时山东分属于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行政区划与北宋大致相当。
元朝
此时,省逐渐发展成为实质的一级行政区。 山东属于中书省。山东各地直属于朝廷管辖。
二级行政区是路,路下面辖州辖县,此时济南府改为济南路。青州即益都路。兖州属济宁路。
另外还有一些监察机构比如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又称山东宣慰司,1262年,设济南、滨州、棣州、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所在济南路,属中书省直辖。1265年废除。1285年复设济南路宣慰司,即山东东西道宣慰司。1287年,治益都路(治今山东省青州市)。1309年分管益都路、济南路、般阳路、宁海州。
另有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元朝御史台直辖的内八道之一,置司于济南路。
明朝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此时成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山东第一次以一级行政区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版图。
所以,山东省是明朝才有的。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山东包括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
此时济南府沿海,青州府在东海的出海口包括今董家口(属诸城)和日照。此时山东还包括辽东都司。
清朝
清承明制,山东版图变化不大。省会仍然是济南府。
此时山东人口增多,也为了便于管辖,济南府相继分出泰安府(泰安莱芜)与武定府(滨州东营);东昌府分出临清州(今临清临西,京杭运河大码头);兖州府分出济宁州(京杭运河大码头)、曹州府(今菏泽);青州府分出沂州府(今临沂日照)。
中华民国
山东版图变化不大。省会仍然是济南。
民国前期将府改为道,后期直接实行省管县模式。各府仅保留附郭县,比如济南府只保留母县历城县,其他的州与县全部由省直接管辖。
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市与县同级,只是市的政治地位更高。院辖市地位相当于省。
海洋时代的来临,青岛顺势崛起。此时山东的市主要有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此时的市只有市辖区,没有辖县,所以面积极小。威海卫作为英国前联邦成员,经济强劲,与烟台亦互不统属。
民国到共和国短短一百年,是行政区划大破大立时期。
共和国
调整力度比较大,但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市行政区划趋于稳定。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各老牌城市也在陆续拿回自己以前分出去的属县。
从1949年和2019年的地图相互比较来看,鲁东地区的潍坊、烟台、青岛三个新兴城市是行政区划最大既得利益者。临沂县(沂州治所)升级为地级市,却失去了出海口日照。鲁西地市均是放养状态。济南作为省会,在与莱芜合并前,面积一直是省内倒数。
来源:赛赛 迢迢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