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CPU)的诞生到现在,它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以年代为序对桌面级CPU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介绍,以便用户进一步了解和认识CPU。
1971年 4004CPU诞生是 Intel 第一款 台式CPU。
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前端总线为0.74MHz (4bit)。
4004 CPU
1978 年 8086、8087诞生
8087为数字协处理器,后与8086合并,是x86架构的鼻祖。不久之后,Intel 就推出了 Intel 8088 (一个拥有8位外部数据总线的微处理器)。它是以8080和8085的设计为基础,拥有类似的寄存器组,但是地址总线扩充为20位。总线接口单元(Bus Interface Unit)透过6字节预存(prefetch) 的队列(queue)位指令给执行单元(Execution Unit),所以取指令和执行是同步的,8086 CPU有20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1MB的存储空间,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
1982 年 80286 诞生
该芯片相比8086和8088有了飞跃式发展,虽然它仍是16位结构,但在CPU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内存大小达到16Mb。80286兼容了8086所有功能,并且是8086的向上兼容的微处理器,使8086的汇编语言程序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地在80286上运行。同时80286的推出也是实模式和保护模式CPU的分水岭。80286微处理器内部有4个功能部件,即地址部件AU,指令部件IU,执行部件EU和总线部件BU。这四个部件的并行操作,提高了吞吐率,加快了处理速度。
1985年 80386 诞生
Intel 首款32位CPU
80386的广泛应用,将PC机从16位时代带入了32位时代。80386的强大运算能力也使PC机的应用领域得到巨大扩展,商业办公、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多媒体处理等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1989 年 80486 诞生
它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50MHz 。并在X86系列中首次使用了 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传送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性能大约为386的4倍.
486 cpu
1993 年 Pentium CPU诞生
Pentium是英特尔的第五代x86架构之微处理器,于1993年开始出货,是486产品线的后代
1996 年 Pentium MMX增加了MMX指令
1997年 Pentium 2 板卡式外形设计
1998年 Celeron 面向低端市场
2000年 Pentium 4 陆续出现Willamette和Northwood两种不同核心的版本
2005年 Pentium D 全球首款桌面级x86架构双核CPU
Athlon 64×2 AMD推出的双核CPU产品,集成内存控制器
2006年 Core 2 Extreme QX6700 Core 2至尊版,型号为QX6700,Intel面向桌面应用推出的第一款四核心CPU,核心架构为Kentsfield
2007年 Phenom×4 AMD 为应对 Intel 而推出的四核心羿龙处理器
三核心羿龙处理器打破了人们对 CPU 核心数量会以 1-2-4-8
Phenom×3 翻番模式增长的惯性认识
2008年 Atom Intel 移动网络设备平台凌动CPU,功耗仅 0.65-2.4W
Bloomfield核心,45nm制程,2~4颗核心,内置三通道DDR3
Core i7 内存控制器
2010年 二代 i7/i5/i3 Arrandale 核心,32nm制程,2-8颗原生核心,内置四通道内存控制器,集成显示核心
Phenom ⅡX6 AMD六核心处理器
2011年 AMD FX-SERIES X8 AMDFX系列八核心处理器
2012年 三代 17/i5/13 lvy Bridge核心,22nm制程,采用3D晶体管结构,处理器、图形核心、视频引擎的单芯片封装,支持原生USB 3.0和PCI-E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