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婆婆的古话(老人言儿子像娘)(1)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喜欢在茶余饭后聊天,其中一些经典的句子就被流传下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俗语”

俗语,是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更具有地方特色。

有句俗话叫“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说婆婆的古话(老人言儿子像娘)(2)

儿子像娘,金砖砌墙,这里的像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指的是外貌像,男子的线条一般生得比较粗狂,硬朗,如果生得儿子有几分像母亲,那么有棱有角的脸庞就会显得比较俊美。

另一方面,“像”指的则是“性格现象”。俗话说“男女有别”,与父亲的粗枝大叶不同,母亲往往心思细腻;因此儿子如果能够既遗传父亲的钢铁意志,又能够学习到母亲的心细如发;这样一来可谓是“刚柔相济”,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成才助益良多。而且根据科学研究,母亲对儿子智商的影响是父亲的三倍,若是娶了聪明媳妇,那就比较庆幸了,孩子一般会比较聪明,若是男孩儿会更聪明。因此才会有“儿子像娘,金砖砌墙”这样的说法!

那“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反穿皮袄子是指孝顺父母的意思,这个“反穿皮袄子”来历源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北方有个男子一心向佛,走遍千山万水,便访禅师,也没有悟道成功,他漂泊多年后,有一天夜里忽得一梦,梦到有个佛祖说:你想修成正果也不难,当你遇到反穿皮袄倒穿鞋的人时,那就是你每日要拜的佛。

古人说婆婆的古话(老人言儿子像娘)(3)

从此他就专门寻找反穿皮袄倒穿鞋的佛祖,可是要寻找到这样的人,比登天还难。在一年冬天,他终于放弃寻找,准备回家了。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家门前,他一边敲门,一边喊道:爹,孩儿回来了!父亲在睡梦中,忽然听到儿子的叫声,他一骨碌爬起来,急忙披上皮袄、拖着鞋跑过去开门。

门开了,儿子看着苍老的父亲,反穿着皮袄、倒穿着鞋子站在冷风中,儿子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原来自己寻找的佛祖就在自己的家里。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父母即是佛也。因此,古人以“反穿皮袄子”引申为孝顺父母。

所以说女儿长得像父亲,那么说明这个女儿会非常孝顺父母。

还有一个说法:女儿像爹,吃穿不缺。这是因为女儿长得像父亲,是女生男相的表现,女生男相必贵气,这样的人勇敢、坚韧、独立性强,能够正面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这样的人适应能力很强,不会斤斤计较,给人很豪气的感觉,所以她们的朋友很多,心态好,有财气。

古人说婆婆的古话(老人言儿子像娘)(4)

比如《木兰诗》写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正是因为木兰学习到了父亲的阳刚之气,才能够做出替父从军之举。因此,女儿的性格如果像父亲,那么就能张弛有度“有柔有刚”,最不济也能够“吃穿不缺”

综上所述,这句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其实更多地侧重于“性格的养成”;无论是对于女儿还是对于儿子而言,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身为人父、身为人母,一定要将自身优良的品格传授给孩子,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够让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

,